当人们谈及性病时,普遍会引发紧张和害怕的情绪。性病对人体的伤害巨大,而且由于其难以治愈和受到的舆论压力,许多人对其心生恐惧。但实际上,大众对性病存在许多误解。那么,哪些疾病属于性病?我们又对性病存在哪些错误认识呢?
近期两则与性病相关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福建一家六口在上海旅游后集体感染尖锐湿疣的病例,以及演员白静因性病引发家庭矛盾而导致悲剧的事件,使得性病防治话题成为社会的热点。
那么,到底哪些疾病属于性病呢?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朱学骏教授介绍,性病即性传播疾病,国内公认的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等8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性病发生率明显上升,其中梅毒增长最为迅速,已跻身传染病前列。
公众对性病存在四个主要误区。并非所有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都是性病。虽然某些疾病如人乳头瘤病毒(HPV)可通过性传播,但它并不属于性病范畴。性病并非仅通过性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第三,性病并非只发生在行为不检的人群中。在性病患者中,有处女、学龄前儿童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性病。单纯的个人卫生并不能完全预防性病。正规医疗机构强调,性生活后的女性私处灌洗、排尿、使用抗生素等做法并不能有效预防性病。
要想在全社会遏制性病蔓延,需要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婚外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和传播性病的风险。练就一些性病“防身术”也是必要的。
在性接触中,除了避免不正当性行为的发生、减少感染性病的危险外,还需要避免在非常时期同房以及某些性行为方式。当性伴侣出现异常情况时,切勿勉强同房。口技、等性行为方式在使用时必须加强防范措施。使用避孕套等屏障工具、采用杀精剂、同房后排尿或冲洗生殖器等方法也可以降低感染性病的危险。只要洁身自好、具备良好的性行为、讲究性卫生并练就一些性病“防身术”,性病并不那么容易找上门来。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