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骨炎,其源头在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旁腺的增生与功能亢进,进而引发低血钙与高血磷的病症,尤其二羟胆骨化醇的不足加剧了这一过程。为筑牢防线,遏制此疾病的发生,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在人群预防方面,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检测技术的进步,纤维性骨炎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骨活检、核素扫描等早期检测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干预治疗。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高血磷、纠正低血钙、补充维生素D等,其中,控制高血磷尤为关键。
在个人预防方面,我们将其分为三级进行细致阐述。
首先是一级预防。在源头控制上,我们应当关注日常饮食中磷酸盐的摄入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于晚期肾衰竭患者,每日磷的摄入量不应超过1.2g,若超出此限制而未使用磷结合剂,便可能引发高磷血症。磷结合剂的使用需视情况而定,推荐使用少量碳酸钙或乳酸钙,同时严格监测血钙水平。纠正低血钙,维持正常的钙平衡有助于骨矿化,并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于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每日需补充元素钙1-2g,优先选择醋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活性维生素D的应用也至关重要,肾脏产生的l,25-二羟维生素D3功能衰竭在肾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包括维生素D2、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罗钙全)。
二级预防关注的是肾性骨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初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血钙降低、血磷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可作为早期信号。髂骨活检、光子吸收骨密度测定及99TcECT扫描等检测手段能提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出现骨折和显著骨骼畸形的患者。此时应考虑外科手术进行纠正,但术前需充分准备,如纠正患者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等,并做好术中的实时监测。
预防纤维性骨炎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兼顾人群及个人的不同层面,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到手术干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全面出击,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