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独特的疾病,仅出现在孕妇身上。在每一位孕妇中,有大约2.3%-3.4%的概率会遭遇这种病症。其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通常出现在怀孕的28至30周,但也有可能在怀孕仅12周时就开始显现。随着妊娠的进展,瘙痒感会逐渐加剧,主要影响躯干和下肢,严重时甚至波及全身。尤其是在夜晚,这种瘙痒往往令人难以入眠,抓痕更是难以避免。而一旦分娩开始,这种瘙痒感在短短的一两天内便会迅速消退,少数情况会持续一周。约有一半的孕妇会在出现瘙痒几周后伴随黄疸症状,但主要是眼巩膜轻微黄染。孕妇可能还会经历一些如食欲不振、腹泻、疲劳和腹胀等不适,但程度并不严重。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这些孕妇的血清和胆酸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也有轻微增加,而血清谷丙转氨酶则多数轻度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再次妊娠的孕妇有可能再次经历这种疾病。患者往往有家族史,母亲和姐妹中有相似的病史,因此被认为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关。
妊娠胆汁淤积症比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更为常见,两者的症状虽然相似,但容易被误判为肝炎。本病的特征在于:孕妇一般情况良好,消化系统症状不明显;以瘙痒突出并伴有黄疸;肝功能仅有轻微损伤;产后病情不会加重,症状和黄疸会迅速消失。
这种疾病对胎儿的危害极大,容易导致早产、低体重婴儿、宫内窘迫死亡和新生儿窒息。孕妇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应立即进行检查。早期诊断的关键指标是在瘙痒或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前结合胆酸。尽管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消胆胺对止痒有一定作用,熊脱氧胆酸和地塞米松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而苯不仅能帮助缓解瘙痒,还有助于孕妇夜间安稳入睡。为了防止产后出血,产前应补充维生素K。如果黄疸出现或监测显示胎儿可能缺氧,应立即住院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结束分娩,产后也要警惕大出血的风险。
每一位孕妇都是生命的孕育者,她们的身体变化及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妊娠胆汁淤积症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适,但只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数孕妇都能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