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深入解读临床症状与体征
心源性休克,一种由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引发的危急状况,其临床病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详细解读:
一、心肌损伤引发的心源性休克
1.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休克状态时,血流动力学监测会显示PCWP≥15mmHg,CI<2.2L/(min?m2)。对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以下指标可作为参考:SBP<80mmHg,MAP<70mmHg;RAP≥10cmH2O,且RAP>PADP;CI≤1.8L/(min?m2)。
2. 急性弥漫性心肌炎并发心源性休克:此状况常见于儿童与中青年,且有病毒感染史。休克同时多伴有心律失常、晕厥等。心电图检查会显示ST-T异常,血清中会检测到CK、肌钙蛋白T或I等,但并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变化。血清中还可检测到抗病毒抗体和(或)病毒核酸片段,心肌组织活检可发现心肌炎性病变,并可检测到病毒RNA。
3. 心脏直视术后低心综合征:诊断要点在于CI下降,SVR升高。
二、其他病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
1. 严重二尖瓣狭窄:通常由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粘液瘤或大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体检可发现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无急性心肌梗死酶和心电图特征变化。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 严重心律失常:常见于持续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应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但酶学和心电图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纠正心律失常后,休克可以得到控制。
3. 心脏压塞:心包突发疾病,如主动脉夹层破裂、Marfan主动脉窦瘤破入心包、创伤引起的心包积血等,表现为急性心脏压塞综合征。心脏B超和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4. 大面积肺梗死:以突发性胸痛、气短、发绀、右心衰竭为特征,患者多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病史。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有助于诊断。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