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深入了解病理变化过程及其影响
当被诊断为急性炎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知之甚少。事实上,了解炎的病理变化过程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医生的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当胰液排出受阻,混合胰胆液发生反流时,胰管压力增加,导致胰管扩张和组织受损。害羞酶被激活,消化胰组织,引发充血、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水肿型炎。
若梗阻因素未得到及时解决,病变进一步发展,或在发病初期伴有大量细胞损伤,将广泛消化自身组织。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酶活跃,破坏组织。磷脂酶A将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导致组织坏死。脂肪酶分解中性脂肪产生的脂肪酸与血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即我们所见的皂化斑。
随着病理变化的深入,弹性纤维酶分解血管壁弹性纤维,胶原酶则溶解胶原纤维,造成出血和坏死,失去正常形态。胰液渗入后,可能导致腹膜和腹腔的血性腹水。大网膜、肠膜以及腹膜后的脂肪广泛溶解。胃肠道同样遭受严重病理影响,出现水肿和出血。
在组织坏死分解的过程中,及腹腔内大量渗出,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进而引发休克。随后可能继发化脓性感染,由肠道革兰阴性菌或厌氧菌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周围脓肿和败血症。
由于大量细菌毒素的损伤、休克以及组织缺血缺氧,还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部分病例可能发展为假性囊肿、慢性炎和复发性炎。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急性炎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对于急性炎,我们应尽早治疗,避免等到病情严重才寻求医疗帮助,以免发生危险。对急性炎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