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恢复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锻炼方法各不相同。让我们深入了解这四个阶段的骨折锻炼要点。
在骨折的早期,大约1到12周之间,骨折断端尚未完全恢复稳定,可能伴随轻微的侧移位或角畸形残留。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疼痛和肢体肿胀显著。这一阶段的运动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放松运动,通过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方式,进行上下关节的屈伸活动。这些动作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例如,在尺骨和桡骨双骨折后,复位固定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手指、手掌、手臂和肩部的运动。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发生在骨折后的第3到4周。在这个阶段,肢体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了继续加强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外,患者还可以逐渐增加其他关节的主动活动,从单一关节活动过渡到多个关节的协同运动。对于使用牵引架的患者,他们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放松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移动来驱动患肢。
进入第三阶段时,一般在受伤后的第5到7周,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已经恢复正常,有足够的骨痂生长,接近临床愈合标准。在这个阶段,除了某些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关节活动外,患者可以进行患肢和全身的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于那些固定牵引拆除后仍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和肢体水肿等症状的患者,他们更需要加强功能锻炼并配合中药的清洗按摩。同时物理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主要的运动方式仍然是主动锻炼。
最后进入第四阶段时,通常在受伤后的第7到10周以后,骨折已经临床愈合,外固定已经缓解,关节功能逐渐开始恢复。此时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运动障碍。为了尽快恢复关节活动能力,患者可以使用主动运动来拉伸挛缩和粘附组织。每个阶段的锻炼都有其特定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这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特别注意锻炼的细节和技巧。此外饮食也可以辅助骨折的治疗过程加快骨痂的产生让骨折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状态。只有通过适当的锻炼和健康饮食的结合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尽快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