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团菌的特性及其生长环境
军团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需氧的短杆菌,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其尺寸介于0.3至0.9微米之间,长度则为2至3微米。这种细菌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而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如Mullner-Hinton琼脂、Feeley-Gormall琼脂或CYE琼脂等。在含有2.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于35℃温度下培养2至7天,它们才会形成菌落。军团菌的细胞壁含有高比例的短分枝脂肪酸,这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是非常罕见的,成为识别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目前已知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军团菌有六种,包括L.pneumophila等。其中,L.pneumophila有10种血清型,被称为嗜肺军团菌。军团菌含有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这些毒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军团菌肺炎的发病机制
军团菌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嗜肺军团菌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的肺部。一旦细菌进入肺组织,它们主要定位于肺泡,从肺泡逆行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再扩展到较大的小支气管。少数情况会延伸到间质或胸膜、淋巴管、胸导管和血液循环系统,甚至到达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多器官损伤。
当军团菌侵入人体时,它们不会被单核细胞吞噬,反而会在单核细胞中繁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特异性抗体C3的参与下可以杀死吞噬细胞外的军团菌。在军团菌感染的后期,由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迅速增加,以及其他细胞趋化因子和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随着血清抗体的峰值,军团菌最终被消除。
病理变化表现为,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可能发展成大叶性肺炎。约25%的病例会出现微小脓肿,严重病例则会有浆液性或浆液血性胸膜渗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肺泡上皮细胞脱落。肺泡内有多核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纤维素的稠厚渗出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较少影响大气道及肺泡隔。
军团菌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病原体,其生长环境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诊断和治疗变得复杂。了解其特性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