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一种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疾病
心律失常,这一看似普通的疾病,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或许都曾偶尔体验过它的症状,但往往因感觉无大碍而忽视。真实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猝死,这是一个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失去原有的补偿和调节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具有良好的代偿能力。即使心率达到180次/分钟,心脏排血量仍能继续增加;当心率减慢到35次/分钟甚至更低时,它依然能维持足够的心脏排血量,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但如果心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心脏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当心房收缩功能异常或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发生变化时,心脏出血量可能会降低30%左右,引发心悸、胸闷、无力等症状。针对病情,通过药物、电除颤、射频消融或安装起搏器等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纠正心律失常,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悸、胸闷、心前不适、乏力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休息和社交活动。经过及时治疗,这些症状的缓解或消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患者中,冠心病患者的猝死率最高,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数十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丧生。这些猝死病例中,大部分是由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室颤。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必须尽快治疗。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缓解或消除症状,以及预防猝死。患者绝不能忽视这一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