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会有多卑微,喜欢一个人是卑微的吗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因为下雨你就不能来了。
《小团圆》张爱玲借用女主角九黎的一句话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我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因为下雨来不了了。”
女友腐朽对此嗤之以鼻。“一个不重视自己,玩弄自己的男人,是卑微的!”
虽然言辞犀利,但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在关系中感到“卑微”:
“我秒回他信息,秒接电话,什么都答应,他却对我很敷衍。”
“明明同意洗完澡再找我聊天。结果每次我洗澡他都睡着了,让我在那等着。”
“他升职了,我给他买了礼物庆祝;他发烧了,我希望我能为他生病;他工作压力很大,我试着给他发冷笑话缓解压力,可是我发了一条恶心的朋友圈,他却一直看不到……”
你们应该是平等的恋人。为什么在感情中会觉得自己很卑微?
为什么在感情上这么卑微?
杨颖曾经说过爱绝不仅仅是给予。你要先懂得爱自己,才有力量去爱别人。
那么,如果你在感情中感到委屈和卑微,是应该粗略地归结为“得其所好”还是“不知自爱”?可能没这么简单。
接下来我从三个角度切入分析。
1被迫的谦卑
有一种卑微,与关系互动中的逼迫有关。
比如说。
s的女朋友曾经这样描述她和另一半的交往一开始是男朋友主动追求,送玫瑰,送礼物。当一个男人面对她的优秀时,他会感到自卑和不配。不知道为什么,时间久了,两人的互动完全变了。男朋友在上面,S却很卑微。
我很好奇问中间发生了什么?
s:我们因为关系矛盾冷战的时候,每次都是我先低头,我就知道我没救了。其实这些都不一定是我的错。只是,和他冷战,他没事,我却先崩溃了。
我很难入睡,即使吃了褪黑素;整个人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吃饭,说话,感觉呼吸和神经系统有问题.所以,他只能跑回去认错,讲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美国咨询师报道的案例。一名拉丁裔妇女多年来遭受丈夫的暴力。后来,在救援机构的帮助下,她被从丈夫身边带走,护理人员对她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很好。
但她陷入了抑郁,并出现了严重的身体症状,她几乎不能去后面的田里。后来她哭着求护士把自己送回丈夫身边。
S和这位拉丁裔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可能在之前的母子互动中内化了一个苛刻的迫害对象。比如,它就像一个生活在体内的厉害的“鬼”,伸着它的淬毒触角,在人与人之间外化
这个“鬼”会在男朋友对你的信息恋生气的时候,严重压抑本该属于你的独特的自我价值,反而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一棵不被爱的野草,是一个未婚跌价品。
这个“鬼”会让你在想要拥有一段健康平等的感情时,无法调动相应的激情和活力,陷入一种溺水的恐惧。
这个“鬼”会直接影响你的睡眠、饮食、想离开那个对你冷暴力的男人的时期……直接破坏你的生理作息和神经系统。
这个“鬼”曾经是你的主要养育者,比如你的母亲。后来是你男朋友或者老公。不变的是它对你施加的效果,像琥珀里的遗骸一样保存下来,然后一个个持续激活,让你无比酸爽。
2谦逊的合作。
有些女人,感情上很滋润,却被另一半宠得像个孩子。而有些朋友,在关系中就像苦力一样,特别难过。为什么?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在亲密关系中,没有人是无辜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另一方在关系中不作为的借口。相反,我们真的需要看到,我们必须在卑微的关系中承担责任。
如果,在感情中,男朋友兴高采烈,和一个女同有暧昧信息,和前女友不断暧昧,但你看到了又舍不得说;
如果他不在乎你是否生病,不在乎你是否心情好,不在乎你在工作中是否遇到困难,你依然对他关怀备至;
如果你老公只关心自己打游戏,把照顾孩子的责任都留给你,你虽然抱怨,但还是一个人把养宝宝的事情都做了;
然后,这些行为会给对方合理的强化不管我对你有多差,都没关系。这些行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跟自我边界不够有关系。
因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边界和底线,对方得寸进尺。因为你没有门,所以外人会野蛮地冲进你家。而你的温柔,感情,思想,就像那些漂亮的家具一样,被洗劫一空。
跟爱情的融合有关。
在恋爱中,我们很容易处于一种融合的状态。因为如此高的浓度,很容易消除边界。所以,如果我们对恋爱中边界被打破的敏感,远低于一般的关系。你也可能把这种鄙视当成爱的表达。
和受虐游戏有关。
如果不熟悉平等的情感互动,比如平淡如水。而与受虐天性的不平等亲密关系,却能充分激起你的食欲,激活你的内啡肽,所以潜意识可能会不自觉地引诱对方,与你玩这种秘密游戏。
3无知的谦逊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h的朋友谈到一件事
有一次,我和家人坐火车去武汉。我只出去一周,所以行李不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手提箱。买了座票,算是比较舒适的乘车条件。
一上车,我就很自然地把行李箱放在座位上的行李架上。我观察到父母座位的行李架上有别人的小包。其实,只要把它挪到一边,就可以放行李了
箱放上去。
但,我父母没有这么做。他们不想挪动别人的包,就把行李箱塞进自己的座椅前。因为箱子占据了不少空间,所以五小时车程,他们一路把脚蜷缩在那个狭小的角落里。途中,我有几次提醒他们把箱子放上去,但他们都拒绝了。”
H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甚至心里是有一丝疼痛的。
如果在这样的小事上,他的父母都无法把自己的需求给表达出来,把那个自我的空间给伸展出来,那可以想象在其他的需求上,那份压抑有多深。而事实上,像H父母那般在人际互动、亲密关系中压抑自我需求的人,不在少数。
“我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可以舒服地坐车。”
“我要在发信息这件事上得到认真地对待,我要和你好好地聊天。不能有一搭没一搭,不能直接忽略,不能说好了聊天却一次次地放我鸽子。”
这些需求,在你的意识层面,是否有足够多的停留?这份停留,是指你不仅只是在道理上懂得。而是,在体验的层面去感受到它的存在。
我猜测,H父母在“行李”这件事上,也许除了下车时觉得腿脚略酸外,甚至都不会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而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只能模糊感到委屈,却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丢了什么。
这里真正缺失的,就是自我需求的存在。而这份缺失,可能和生存机制有关。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养育功能。而相反,如果母亲要孩子事事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回应时,那么孩子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就会放弃掉自己真正的需求,去顺从和讨好母亲。
也就是,孩子的自体是以外界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只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在亲密关系中也会把这种模式转移过来,习惯性地讨好另一半。没有自我,只有对方。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是活下来的重要方式。
一份健康的关系,是可以容纳的下两个人的需求的。
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人的悲欢好恶,那么我们需要回过来好好反思。去深入情感的纹理,关系的走向,去看到更多潜藏在暗处的礁石
是否有内化的迫害性客体在起作用?
也许,你正处于一段备受煎熬的关系想要改变,每一次的改变都伴随着一层又一层的痛,身体的症状,情绪的低落,自我价值的丧失……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不妨给自己更多的理解和准备时间。
是否有无意识地玩着施受虐的游戏?
如果你不再能忍受对方糟糕的对待,那就从自己出发改变。去设定互动的边界,行为的底线,一旦对方踩踏,去温柔而坚定地维护。去建立属于自己的门,保护好自我空间。一个值得爱的人,绝不是对你予取予求的“破门强盗”。
是否并不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那就从白雾茫茫处,从矛盾发生处一点一点地厘清,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父性的支持,母爱的依恋还是成年人的理解?,保持对周围人的觉察,别人都是怎么表达需求的?去学习,模仿,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换我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我喜天天下雨,管你来是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