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乐,一种深深融入了中国民间音乐精髓的音乐形式,它的魅力与独特之处,体现在其融合了中州音乐与潮汕民间音乐的特色,造就了一种别具一格、充满地方色彩的音乐风格。
广东汉乐,又被称为“外江乐”、“中州古调”、“国乐”或“儒家音乐”,它是中州音乐与潮汕民间音乐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它在继承中州音乐二黄、西皮、大板等经典板式的基础上,吸取了潮乐、庙堂音乐、昆曲以及椰子曲的精华,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音律方面,广东汉乐沿袭了中国古代民间的雅乐音阶,特有的“七律制”音阶赋予了其音乐极大的游移性。其中,“4”(fa)和“7”(xi)两音尤为突出,游移性最强,为广东汉乐赋予了鲜明的特色。在听觉上,这种独特的音律结构使得每一首汉乐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广东汉乐也融合了多种地方音乐元素,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使得其音乐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它还吸纳了潮乐中的一些成分,如大锣鼓,使得广东汉乐的音乐表现更具张力。按照传统的演奏形式、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及不同用途,广东汉乐可分为丝弦乐、清乐(儒乐)、汉乐大锣鼓、中军班音乐和庙堂音乐等五个类别。
广东汉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海内外潮人乡愁记忆的精神纽带。数百年来,潮乐汉调一直弦歌不辍,既是人们精神娱乐和心灵陶冶的享受,也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载体。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每一个潮人的心灵与故乡的情感。
广东汉乐的魅力与独特之处在于其多元融合的音乐元素和充满地方色彩的音乐风格,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情感,这是一种深深烙印在中国民间音乐历史中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