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影响及发病机制
在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赋予心脏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过度刺激下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当甲状腺激素进入心肌,便能直接激发心肌活力,促使心肌细胞内的酶活动增强,特别是Na-K-ATP酶、肌浆网Ca2-ATP酶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增强,这无疑为心脏注入了强大的能量,增强了心脏的收缩力,提升了心脏的搏出量。这种强大的刺激也给心脏带来了沉重的负荷。为了应对这种负荷,心室逐渐出现适应性肥大。甲状腺激素还会增加β受体的数量,并与心房的压力和儿茶酚胺对心肌的影响产生协同作用。特别是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脏所承受的负荷更重,更容易引发心力衰竭。
二、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甲亢性心脏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这些状况可能短暂发作,也可能持续存在。在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后,心房纤颤有可能自行恢复。比如在一组165例甲亢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中,有101例(超过六成)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控制后,心房纤颤自行消失。所有的恢复都在使用RIA或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四个月内完成。
除此之外,甲亢性心脏病还可能表现为心脏扩张。病程较长的重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可能出现心脏长期超负荷导致的心脏扩张。由于左心室扩大,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完全,可以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如果单纯由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心脏病变,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控制后,心脏有可能恢复正常。少数病程长、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留下永久性心脏扩张。
老年甲亢患者和其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则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有时,心衰的表现甚至会掩盖甲亢的症状,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影响复杂而深远,了解并熟悉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