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家长,面对家中的早产儿,无疑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如何妥善喂养这些提前来到世间的宝贝,成为了许多新手父母的重要课题。
早产儿在出生后6-12小时应开始喂食糖水,24小时后再进行喂养。对于体重约2公斤的早产儿,每3小时可喂一次奶。而对于体重较轻,不足1.5公斤的早产儿,则需要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喂养。喂养量的计算也有其科学依据,在早产儿出生后的最初10天内,喂养量(毫升)=(实际出生天数+10)×体重(kg)/100。而出生10天以上的早产儿,日常喂养量(ml)则约为体重的1/5至1/4。
在食物选择上,母乳无疑是最佳选择。母乳不仅易于消化和吸收,还能有效预防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对于具备吸奶能力的早产儿,只要体重超过1.5公斤,就可以开始直接母乳喂养。初次喂养时,可维持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随着宝宝的适应,可逐渐增加喂养时间和次数。
喂养早产宝宝的过程需要格外细心和耐心。为避免呛奶和吐奶,应抱起来喂奶。母乳喂养时,如母乳过多或流速过快,易造成宝宝呛奶,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掐住乳晕周围,以减缓乳汁流速,或先挤出部分乳汁再让宝宝吸食。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都含有宝宝所需的营养,因此建议双侧乳房交替喂食。人工喂养时,则要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过大或过小。喂奶时要现配现吃,避免乳汁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喂奶用具要保持清洁,并每天进行消毒。
每次喂奶后,家长应将宝宝竖抱起来,轻拍其背部。这样有助于宝宝排出因吃奶而吸入的气体,减少吐奶的可能。在宝宝3个月以前,偶尔出现溢奶现象,即吃奶后从嘴边流出一些奶液,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会逐渐改善。万一宝宝发生呛奶,应立即将其侧卧或面向下轻拍后背,以排出鼻咽部的奶液,防止窒息。
作为早产儿的父母,除了日常的喂养工作外,还需要不断学习早产儿相关的知识。只有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心爱的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