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附睾炎的早期阶段及其背后的病理机制
附睾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急性附睾炎,更是阴囊内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一病症主要出现在中青年群体中,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并预防这一疾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早期阶段和背后的病理机制。
附睾炎的早期阶段表现为一种蜂窝织炎,其病变从输精管开始,一直延伸到附睾的尾部。在急性期,附睾肿胀不均匀,感染从尾部向头部延伸。如果切开附睾,可以看到内部存在小脓肿,鞘膜分泌的物质呈现脓状,精索变厚,睾丸肿胀继发于被动充血。少数病例中,睾丸也会发生炎症,早期组织水肿,并有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到了脓肿后期,感染可能会完全消失,不留下损伤,但附睾管周围的纤维化可能会阻塞管腔。如果双侧附睾都出现炎症,可能会引发男性不育。
探究其病因,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附睾炎是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感染的病原体也有所不同。例如,35岁以下的附睾丸炎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的,而35岁以上的患者则多数是由非性传播的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所致。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也可能是附睾炎的源头。病原体会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通过输精管侵入附睾和睾丸。
不仅如此,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引发附睾炎。例如,扁桃体炎、牙齿感染或全身感染等都可能引发附睾炎。近期的医疗操作如尿道扩张或留置尿管也可能增加革兰阴性肠道杆菌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反复出现的附睾炎,这可能提示尿路存在解剖异常,导致尿流进入精囊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预防急性附睾炎的关键在于彻底治疗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在必要时,为防止反复发作,可以考虑同侧输精管结扎。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避免附睾炎带来的困扰。
附睾炎是一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疾病。了解其早期症状和病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从而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