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心理行为的微妙障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其独特的表现常常让人们误解为孩子的调皮好动,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和神经因素相关。此病症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前驱症状
儿童抽动症患者在某些动作之前,会感觉到异常的不适。比如肩膀扭动前的紧缩感,只有让四肢伸展才能稍微减轻;或是喷鼻前的喉部不适,让他们不由自主清嗓子。眨眼前可能感到眼睛有烧灼感,而颈部肌肉的紧张或痉挛,则可以通过点头或伸展来减轻。
二、发声性抽动
患者的发声表现也异常独特。他们可能会频繁清嗓子、吼叫,或是发出犬吠声、嘿嘿声等。在过度紧张和焦虑、疲劳、生气或兴奋时,这些症状会明显加重。当他们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时,这些症状会有所减轻,甚至在睡眠中完全消失。
三、运动性抽动
身体某块肌肉会出现无目的的反复抽动。最初可能只是简单的头面部动作,如点头、撅嘴、眨眼睛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作可能会扩展到肩颈、躯干和四肢,出现投掷动作、腹部肌肉收缩和踢腿等。
四、心理行为障碍
儿童抽动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症。他们可能会反复出现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和行为,常常出现冲动或重复行为。这些症状可能会打断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甚至影响学习成绩。他们还可能表现出焦虑、惊恐、脾气暴躁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对于疑似患有儿童抽动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包括实验室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在内的相关检查。治疗方面,需根据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必要时可进行经颅磁刺激。心理调整和疏导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家长应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防止他们过于紧张或疲劳。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并积极预防感冒或其他感染。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了解并预防儿童抽动症,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