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了解其临床症状,保护健康
登革热,这个曾在中国未曾出现的传染病,随着人口流动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此,了解其临床症状至关重要。让我们深入探讨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
一、突发高热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常常迅速上升至39℃以上,持续2至7天,热量变化不规则。部分患者在第3至5天体温会短暂下降,然后再次上升,呈现双峰热或鞍热。儿童患者通常发病较慢,体温相对较低。伴随而来的还有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疼痛等全身症状。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面部和眼结膜充血,颈部和胸部皮肤发红。高热期间,脉搏相对缓慢。
二、皮疹
在发病后的2至5天,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手掌、脚底或躯干和腹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颈部和四肢,部分患者在面部也会出现。皮疹类型包括丘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等,轻微瘙痒。皮疹通常在1至3天内消退,留下短暂的棕色斑点,一般与体温消退同步。
三、出血症状
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后5至8天会出现不同部位和程度的出血,如鼻出血、皮肤瘀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四、淋巴结肿大
全身淋巴结可能轻微肿大,伴有轻微触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肿胀。病后,患者常感虚弱,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五、重型登革热
重型登革热在病程的第3至5天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脑炎和部分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等。该类型患者常常因病情发展迅速而危及生命。
为了我们的健康和身边人的安全,了解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十分重要。对于登革热患者,建议及时进行诊断,并在专业医院接受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治疗。让我们一起防范登革热,保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