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药物性胃病的症状,是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一步。药物性胃病的症状因涉及的药物种类、剂量以及刺激性药物的联合使用而有所不同,但主要都表现为胃刺激、胃粘膜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的胃症状、胃溃疡和出血。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抗炎痛等,容易引起上腹痛、不适,甚至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检查,常常能看到胃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出血。这类症状在成人和婴幼儿中都比较常见。
抗生素类药物,如口服抗菌药四环素类、红霉素等,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加重消化性溃疡甚至导致出血。静脉注射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引发胃肠道症状,甚至偶尔出现消化道出血。
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喋不休等,会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弥漫性炎症、粘膜肿胀、糜烂或溃疡,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ACTH和各种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胃肠溃疡,或者使已存在的溃疡复发或恶化。这类药物引起的胃肠溃疡,其临床症状与一般消化性溃疡略有不同。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常常是隐性袭击,直到病变非常严重,甚至出血、穿孔才被察觉。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
除此之外,其他药物如降压灵、胍乙淀等交感神经阻滞剂,酚妥拉明、酚拉唑啉等具有组胺样作用的药物,以及大剂量应用的烟酸和维生素B6等,都能引起胃部症状,促进胃溃疡形成和出血。
对于药物性胃病,我们需要了解其症状表现以便更好地诊断并控制疾病。不同的药物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因此诊断时需要结合具体用药情况。希望大家对药物性胃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胃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刺激性药物时,更需要注意保护胃黏膜,避免药物对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