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虽然热浪滚滚,却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野外游玩时,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应对这一紧急情况,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专家提醒我们,中暑是一种因高温导致的体内热量积聚过多,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问题的急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皮肤、呼吸和出汗等方式,可以平衡体温。但当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散热就会受到阻碍,体内热量不断积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可能引发中暑。
野外作业的人员、过度疲劳的人、长期患病的人群、老年人和孕妇等,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轻度中暑的症状包括恍惚、疲劳、头晕、心悸、出汗、恶心等,体温可能会超过37.5℃。如果遇到这些症状,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3~4小时后通常可以恢复。
如果中暑情况严重,就会出现头痛、高烧、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野外活动时,必须做好预防和急救措施。戴上遮阳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不幸中暑,应尽快进行急救。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松开或脱下衣服,让他躺下,抬高头部和肩膀。然后,用冷湿的毛巾敷在头上,如果有水袋或冰袋效果更好。还可以用浸了酒精的海绵或冷水毛巾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体温。
当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要观察其脉搏率。如果脉搏率低于每分钟110次,说明体温仍可控。如果超过110次,应暂停使用各种降温方法。等待体温稳定后,再决定是否继续降温。
患者恢复知觉后,可以给他喝一些盐水,但避免给他喝刺激性的饮料。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可以适当给他盖上一些毯子或衣物。
本文详细讲解了野外中暑后的处理措施。希望大家在游玩的也能了解这些急救常识,不仅能帮助自己,也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让我们在夏日游玩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