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师在面对分离性焦虑症时,应当结合儿童的发育阶段进行考量。正常情况下,婴儿的分离性焦虑情绪在6至8个月时开始显现,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逐渐理解与依恋者的分离是暂时的,这种焦虑便会逐渐消散。对于5岁前的儿童,诊断分离性焦虑症需要谨慎,而30个月前的婴儿则不应被诊断为此病。
分离性焦虑症的儿童在与亲人分离时会表现出深刻的忧虑和不安。他们会毫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他们,或者发生危险和意外事故。他们往往抗拒上学,即使勉强送去学校也会表现出哭闹和挣扎。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呕吐、腹痛和头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至数年。
对于诊断分离性焦虑症,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标准:
孩子需要表现出至少三种以上的焦虑症状,包括:
1. 离家或与亲近的人分离时表现出过度的痛苦;
2. 持久并过度担心失去亲人或担心灾难可能由亲人引起;
3. 由于持久过度的担忧,对于与亲近的人的分离产生抗拒;
4. 因为害怕分离,长期拒绝上学或去其他地方;
5. 在没有亲人陪伴或其他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表现出过度的恐惧或不愿意独处;
6. 如果没有亲近的人的陪伴,孩子可能会拒绝上床睡觉或不想离家睡觉;
7. 因为害怕分离而反复做噩梦;
8. 与亲人分离时,会出现反复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等。
这些症状必须持续至少4周以上。
第三,这种疾病的症状必须在18岁之前出现。
这种焦虑症状必须明显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学习或其他重要功能,并且排除了其他广泛的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神经症的存在。
理解这些表现和症状,对于家长和医师来说都至关重要。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