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主要影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患者总数的55.6%,且没有性别差异。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血压下降和心脏排出减少引发的,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由于他们多数患有动脉硬化,存在慢性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一旦血压下降,就很容易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
病变的常见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与前动脉之间的边缘带,或是大脑中动脉与后动脉,甚至前、中、后动脉之间的边缘带。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也是常见的病变区域。临床上,这种疾病常常呈现出中风样的症状,多数患者并无意识障碍,症状相对较轻,恢复较快。
通过CT检查,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皮质前型:主要出现在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脑梗死。主要症状包括上肢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可能伴有情绪障碍、强反射和局灶性癫痫。病变主要出现在皮层运动区域,可能导致四肢瘫痪、智力障碍或痴呆。病变位置通常位于前额中间,并可能沿前后中心带前后延伸,直至顶部小叶。
2. 皮质后型:病变位置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属于大脑中后动脉或前、中、后动脉皮层支之间的分水岭区。主要症状包括偏盲,尤其是象限盲。可能伴有皮质性感觉障碍,而偏瘫则可能轻微或无明显症状。约一半的病例会出现情绪冷漠,可能伴有记忆丧失和Gerstmann综合征。主侧病变可能导致识字困难,经皮层感觉失语;非主侧偶见体象障碍。
3. 皮质下型:这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归支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之间的分水岭区梗死。病灶位于大脑深部白质、壳核、尾状核等处。主要症状包括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和)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为类似中风的症状,但多数情况下患者并无意识障碍,症状严重程度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