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是一种常见且对人体伤害巨大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脉管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都有所不同。
初期(局部缺血期)
在这个阶段,患肢会出现麻木、发冷、畏寒等症状,仿佛被冷风吹过。脚趾会感到针刺般的疼痛,小腿肌肉也会出现痉挛和疼痛。步行一段距离后,患者会感受到间歇性跛行,患肢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还会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但全身症状并不明显。
中期(营养障碍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的症状进一步加重。除了初期的症状外,还会出现静息性疼痛,即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患肢皮肤的颜色可能变得潮红、紫红或苍白。足部皮肤变得干燥,容易脱皮,趾甲生长缓慢,并逐渐增厚变形。毛发开始脱落,小腿肌肉萎缩,患肢动脉搏动消失。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情绪不安、头晕、腰痛等全身症状。
后期(坏死期)
到了这个时期,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患肢可能出现溃疡或坏死。大多数情况仅限于脚趾或脚,很少向上扩散到踝关节或小腿。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常常痛苦地坐在膝盖上,打胸部和脚,甚至哭泣。坏疽的脚趾脱落后,溃疡可能长时间无法愈合。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不振、失眠、便秘、尿黄红等症状。
中医将脉管炎称为脱疽,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更为常见。脉管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如动脉、胫骨前、胫骨后动脉等,主要发生在下肢。随着动脉分段串珠的形成和时间的推移,血栓逐渐阻塞,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局部组织缺氧,甚至可能导致溃疡和坏疽。
了解脉管炎的症状至关重要。如果在生活中感到任何不适,务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除此之外,合理的饮食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脉管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