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标志性的脓血便,但仅仅依靠这一症状来诊断菌痢,误诊的风险竟高达约三成。容易被误诊的其他肠炎更是形态各异,需要我们仔细甄别。
有一种名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的肠炎。这种病症的发病季节与细菌性痢疾惊人的相似,同样表现为发热、腹泻以及脓性血便等症状,甚至有中毒性痢疾的表现。要想准确识别,必须依赖粪便培养。如果培养结果显示痢疾杆菌阴性,而发现了大肠埃希杆菌的存在,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将大肠埃希杆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进行观察。如果在24小时内豚鼠结膜出现充血等炎症反应,那么就可以确诊是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肠炎。
还有空肠弯曲菌肠炎。这种病症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也类似于菌痢,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儿童。其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初期为稀便,随后转为脓血便。识别这种病症同样需要进行粪便培养。采用43℃的培养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出空肠弯曲菌。
还有一种名为沙门菌肠炎的病症,常见于婴儿群体。其粪便特征多样化,初期可能是稀便,随后可能表现为粘液、脓、血便等。由于其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但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痢疾更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儿童,而婴儿群体中则较为罕见。要想准确识别,同样需要进行粪便培养。
在诊断这些类似病症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结合发病季节、患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粪便培养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