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医院南院陈胜良(仁济东院陈胜良)
上海仁济医院南院陈胜良(仁济东院陈胜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上海仁济医院南院陈胜良(仁济东院陈胜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肠胃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每年,全球死于肠胃疾病的患者超过1000万,我国人群中高达1/5患有肠胃疾病,位居世界首位。传播肠道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国民肠道健康水平已刻不容缓!
5月29日,在《医师报》社与美国蔓越莓市场协会联合举办的“529世界肠道健康日关爱肠道 畅享健康”直播中,多位消化内科知名专家分享了肠道健康科学知识,以提高大众保护肠道意识,树立肠道疾病诊疗正确理念,助力提升我国人群肠道健康水平。?
参会专家
樊代明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孙明军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胜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蔺 蓉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李 巍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闵 寒 教授 苏州市立医院
会议主持
张艳萍女士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
本期直播由《医师报》融媒体平台在线播出,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今日头条、腾讯视频、搜狐健康、新浪新闻、微博卫生健康、海上名医、好医靠等多家媒体同步转播,直播当日各平台累计在线观看人次突破110万。
“与其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不如有一个健康的肠道。”说到肠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如是说。
“长”与“常”——樊代明院士用这两个同音字概括了肠道的特点,即肠道器官的长度很长,肠道疾病非常常见,肠道的特点亦与其功能息息相关。因为肠道承担着消化、吸收、分泌、排泄、免疫、运动等复杂的生理功能,需要运用整合医学方法研究、呵护肠道健康,包括肠道功能研究整合、肠道微生态研究整合、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功能研究整合、肠道研究与人体整体健康整合四个方向。樊代明院士强调,“通过整合医学理念,可以更好地保护肠道健康,乃至确保人体的整体健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樊代明院士用这三句话生动地形容了肠道运动、肠鸣音和肠道功能正常时的状态,号召大家传播肠道健康知识,共同呵护肠道健康。
均衡饮食有利于肠道健康
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约为70吨,为体重的1000倍,所有食物都要由肠道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肠道吸收了99%营养物质,并排除80%以上的毒素,可谓人体最大的“加油站”和“排污厂”。不仅如此,肠道还赢得了数项“人体之最”的桂冠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细胞及IgA免疫球蛋白分布在肠道
人体最大细菌库微生物种群500余种,数量10万亿以上,重量1 kg左右
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50余种调节胃肠功能的激素和酶
……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足、缺乏运动、排便不规律等,成为损害肠道健康的“元凶”。特别是饮食习惯的改变,直接影响了肠道功能及健康状况。国内外研究发现,摄入过多油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等均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不同的膳食模式有不同优缺点,相比而言,地中海式膳食模式对肠道健康更有利。“地中海式膳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物加工简单,较少食用红肉,各种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孙明军教授指出,在食物选择方面应注重多样性原则,并且要粗细搭配吃主食,多吃果蔬,譬如多食用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果胶含量丰富的水果等。
孙明军教授介绍,“蔓越莓富含花青素、原花青素、单宁酸,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据国际医学期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G&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2次饮用240 ml含有44 mg原花青素的蔓越莓汁或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
2018年8月-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一项“每日蔓越莓摄入量对Hp感染抑制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中,纳入了522名Hp阳性但从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中国成人受试者(18-60岁),按照组别每天饮用不同剂量的蔓越莓汁、果粉或安慰剂,试验周期为8周,分别在第2周、第8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持续8周每天喝2次240 ml蔓越莓汁(含44 mg原花青素),对Hp感染抑制率为20%。这提示在中国Hp感染率超过50%的胃癌高发地区,蔓越莓可能成为成人Hp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
肠道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之道
互诉衷肠、肝肠寸断、花花肠子、Follow Your Gut……肠道健康与精神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从古今中外的许多成语或俚语中便能一窥端倪。
陈胜良教授指出,当下社会生存和生活环境特点给肠道健康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精神心理应急增多,容易引发焦虑、易怒、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胃肠道感觉改变、功能紊乱。“部分职业会给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都会对肠道健康造成影响。”
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其不仅直接关系着肠道健康,还影响着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的正常运行。陈胜良教授形容,“如果把人体健康比作一棵树,肠道微生态就像是树根,人体其他功能就像是许多树枝。如果树根出现问题,树枝也难以健康生长,会导致诸如糖尿病、脂肪肝、功能性胃肠病、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
既然肠道健康如此重要,生活中应如何观察肠道健康状况呢?闵寒教授指出,“因为大肠决定了粪便的成形过程,而"不成形"说明大肠可能出现了问题,观察肠道健康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粪便。”
根据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按照便秘-正常-腹泻的变化,粪便形状依次为小块状、香肠状(表面凹凸)、香肠状(表面有裂痕)、条状、羊屎蛋状、糊状和水状。“粪便不成形不一定是病,也可能是因为大肠受到刺激或损伤、吸收功能不良,或者单纯是因为食物通过太快而没来得及吸收。”闵寒教授强调,但也可能是存在溃疡、细菌、病毒,甚至肿瘤等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必要时就医检查。
推广肠道疾病早诊早治
目前,我国最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莫过于结直肠癌。据统计,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五位,我国每年的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球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近30%。蔺蓉教授指出,“我国结直肠癌目前面临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早诊率三大挑战。”
研究显示,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57.6%,相比之下,美国为64.1%~64.9%,日本为64.8%~67.8%,韩国为71.1%~71.8%。蔺蓉教授强调,“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提高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水平,推广结直肠癌筛查是关键手段之一。结直肠癌筛查主要有人群筛查和伺机筛查两种模式。人群筛查指在国家/地区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根据标准化筛查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全体人群在规定的时期内进行筛查,以检出早期癌并干预癌前病变;伺机筛查指针对临床就诊者或体检个体,依托现有医疗机构或体检中心,根据个体情况灵活选择筛查方式,以早期检出结直肠肿瘤,优化治疗效果。
“在医疗实践中,由于我国内镜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支撑完成大规模的人群筛查,推荐"人群筛查+伺机筛查有机结合"的筛查模式。”李巍教授指出,对于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推荐进行人群筛查;对于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对于有症状者,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进行伺机筛查。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23.7/10万,人群筛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增加,伺机筛查是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李巍教授建议,“可以通过建立消化道肿瘤筛查与科普体系,提高我国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率,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影响着身体健康的方方面面。希望我们能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始,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关注肠道健康状况,早诊早治肠道疾病,共同构筑“肠”期健康,享受幸福生活。
更多上海仁济医院南院陈胜良(仁济东院陈胜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