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区别(女人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哪个对身体好)

生活百科 2023-04-28 16:55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女人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区别(女人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哪个对身体好),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女人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区别(女人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哪个对身体好)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前阵子,关于生育的两则新闻引人关注。新闻一某微博网友评价舞蹈家杨丽萍不生小孩,人生不圆满的观点获赞一万多冲上热搜,引发女性生育问题的讨论。新闻二广西都安县保安

前阵子,关于生育的两则新闻引人关注。新闻一某微博网友评价舞蹈家杨丽萍不生小孩,人生不圆满的观点获赞一万多冲上热搜,引发女性生育问题的讨论。新闻二广西都安县保安乡90后贫困户夫妻十年生九子,惹网友注意。

两则新闻并置像蒙太奇镜头的拼贴,莫名产生一种荒诞感。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不同,有时甚至令人不知所措、头晕目眩。不过从对生育问题的广泛讨论可以看出,女性生育自由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议题,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已不再局限于相夫教子、传宗接代。

在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90年代江西农村,钱某和李某是死对头,两家经常吵架。有天又因为一件小事吵开了,钱某破口大骂你逞啥能,你家连个带把的都没生出来。李某无言以对,立誓要生个儿子出口恶气。夫妻俩躲到海南,共生下八个孩子,引了两个女孩,送了一个给别人。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前两年的上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生育的吴莹不顾丈夫、父母的反对,坚持以命相搏来生孩子,结果连小孩的面都没见到就撒手人寰。很难说这是母性的伟大,还是生命的赌博。

这两个故事都有其原型,一个是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一个来自纪录片《生日》。对生育的执着从中可见一斑,但这种执念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至今仍捆绑着女性的道德枷锁呢?从封建社会入手溯源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其面目。

一、古代中国女性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为抵御外敌入侵、狩猎以维持生存,常常采取群居的方式,公有制成为利益最大化的形式。由于生产力落后,部落、氏族强盛的关键在于人力。担当生育重任的女性拥有高于男性的地位,这就是母系社会时期。

随着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人类文明进入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孔武有力的生理优势日渐突出,他们能够掠夺更多生产资料占为己有,女子成其囊中之物。不过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仍旧被看做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

封建社会更是如此,生殖崇拜、人口崇拜未曾间断。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实行精耕细作,受生产力限制,拓荒耕种需要大量劳力。加上国家征兵、徭役大肆抓捕壮丁,战争和自然灾害频繁、医疗卫生水平差,人均寿命短等一系列因素,人口需求大。

从《孟子·梁惠王》中,对"寡人之民"和"领国之民"加多、加少的讨论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对人口多寡的重视,而封建社会作为男子附庸品的女性则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

当夏启取消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后,皇位归入一家一姓,周朝礼乐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宗法制的核心。周天子根据血亲关系进行分封,立嫡立长、众星拱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结构。女性不仅成为生育的工具,而且是生儿子的工具,孩子与母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代男女结婚,婚床上撒的是花生、桂圆,还要摆放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以求讨个好彩头。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围绕着女性生育有着数不清的血泪与不幸。宫廷里面尤其如此,妃嫔之间勾心斗角,生孩子是争宠的手段,宫斗剧中的腥风血雨或许可以给今人提供一种想象。

宫闱之外,社会的道德约束未曾饶过任何一位女性。《大戴礼记·本命篇》记载妇女"七出"之罪,"七出"形成于西周晚期,是周礼的重要部分,并于汉唐时编入朝廷律法。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子者,出。

"无子,为其绝世也"。中国传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孟子·离娄》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历史上因"无子"而休妻的例子很多,东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东汉经学大师贾逵的姐姐为韩瑶的妻子,"嫁瑶无嗣而归"。如果妻子没有儿子,不但丈夫的父亲和兄长可以代劳休妻,甚至丈夫的门人、朋友也可以将女子休弃。

《后汉书·桓荣传注》述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的桓荣有门徒四百多人,何汤是其中的佼佼者。桓荣四十岁时还没有儿子,于是何汤就将桓荣的妻子休了,并为桓荣又娶了一个妻子,之后生了三个儿子。桓荣越发器重何汤。

封建社会形容家族兴旺叫"枝繁叶茂",女性的作用就是"开枝散叶"。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下,为家族添丁的女人是功臣,无后的女子相当于废物。由于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卑微低下,生儿子成为其"翻身"的唯一机会,所以女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成为了生育机器。 女子为生男孩求神拜佛,因偏方土方命丧黄泉的不少见。

古代女人生产找的都是接生婆,分娩技术靠传承,没有任何改进和创新,妇女产后大出血、婴儿早夭甚至一尸两命的惨剧屡见不鲜。有些地方为减轻家庭负担,一旦生下女婴就会被偷偷处理掉,如福建福州的焚婴塔,乾隆年间仅福建一地就大约有百万女婴被屠杀。古代女性的生育权操纵在家族男性手里,她们为奴为隶苦苦挣扎只为生个儿子。

来说,封建社会女子沦为生育工具的主要原因有三社会需要大量人口,鼓励生育;传统家族模式下人丁兴旺思想代代传承;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生孩子是女性提高地位的唯一法门。封建时代的女性生育意识基本上形成了集体无意识,潜藏在"老大中国的儿女们"的思想里,被当做理所应当、本该如此。

无怪乎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塑造了上官鲁氏为使家族后继有人,不惜"借种生子"忍受蹂躏的地母形象!无怪乎柔石在《为奴隶的母亲》中书写了典妻生子的陋习!无怪乎沈从文在《萧萧》中刻画了懵懂麻木的童养媳萧萧!她们实在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是"吃人"社会里的皑皑白骨。

二、民国时期妇女生育问题引发讨论

民国是战国百家争鸣后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教条得以革除,对女性生育问题的关注引发讨论,生育自由初见端倪。

民国十二年(1923年),梅生主编、新文化书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中,把当时的妇女问题归纳为"教育问题、生活问题、参政问题、生育制度问题、社交问题、两性问题和家庭问题"。

罗家伦在《妇女解放》一文中对妇女受压迫(包括生育压迫)的原因进行了阐释一个是"压制主义",另一个是"引诱主义"。按照他的理解,这两方面实际上一个是结构主义的权力压迫,即封建专制主义纲常的束缚;一个是建构主义的文化塑造,即以正面的价值观,比如"名节"等去引导。

五四时期思想活跃、有破有立,破的是封建礼教,立的是民主科学。

生育思想上,欧风美雨也枪林弹雨般席卷而来。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提出,食物以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由此得出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的趋势,社会将陷入贫困与饥饿。一批人口学家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和马尔萨斯观点影响,不再如古代社会一味追求人口红利,转而开始提倡节育。

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则把生育节制当作"社会的福音",视为社会改良的良策。1925年,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在清华附近的景山东大街开办了中国最早的节育诊所。妇女运动家雷洁琼曾经在1930年与清华、燕京大学的几名教授和协和医院的医生共同创办了"北平妇婴保健会",影响颇大。这样的节育团体和诊所在北京、上海等中国的城市里,多如雨后春笋。

1941年国民党八届八中全会上,通过了薛笃弼等十七名委员提交的提案,提案中认同当时中国人口死亡率约为千分之三十,产妇死亡率约为千分之十五,中国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岁。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该纲领提倡指导适当生育,维护孕妇产妇的安全,以期生育优良子女。

除思想解绑和节制生育政策外,"五四"时期学者们对女性问题分析时,开始认识到女性的生育行为对其社会角色形成的影响,并认为生育是影响妇女解放的最主要原因

"男子专以农耕畜牧为主,女子专以哺育生儿兼营他业为主。这不过是男女最初的自然分野,并未含有丝毫的差别意味......有些圣贤大盗出来……说女子本领薄弱是全靠男子过活的......把女子当做育儿的机械,把男子作了本位,这社会遂成了男子的社会了。"

基于此种观点,学者们提出应采取社会措施减少生育行为带给女性的负累。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政府推出女工生育保障立法,生育的相关费用由工厂负担,生育风险由家庭转向社会"生育前后数周,特别优待保护。""母亲的年金或是产妇的补助费,应该列在国家或社会团体的预算里面。产妇停止工作的时期,至少应有三个月。"

不过值得注意的事,尽管女性生育问题引起了讨论,但当时的妇女问题错综复杂一方面封建父权制影响深远,非妇女解放运动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另一方面,时局动荡,增加了解决的难度。所以生育保障的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但女工生育风险应由社会保障的观念为时人所接受,为后来的政权进行相关立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当今社会女性生育自主意识觉醒

社会向前推进至当下,有关女性问题的探讨未曾间歇。尽管相较于历史,女性平权意识、自主意识有所提升,但每每议及都争论不休。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扫除"重男轻女"思想,实现女性穿衣自由、女性生育自由等问题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说明部分女性的自我价值认同意识开始觉醒,另一方面说明女性平权还有漫长艰难的路要走。

女性生育自由是女权主义者一直的吁求。波伏娃认为女性如果不能获得生育自由,那么绝对无法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女性是父权制社会下作为男性"对应物"而存在,是"亚当"的肋骨,她们的性别意识为社会塑造。有关生育,她在《第二性》中写到

有的女人说,生育时感受到一种创造力的想象。她们确实完成了一件自愿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相反;许多女人感觉到自己是被动的,是一个受苦受折磨的工具。

女性通过生儿育女完成她的"自然使命",因为她的整个生命都是朝着种族延续的方向去的。但实际上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从来就不甘愿屈从于自然的意志。在一本名叫《现代妇女失去性别的人》的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被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应该拥有人的尊严。一个女人是一个人,她拥有自我生命的选择权。

女权主义运动促进了女性自主生育意识的觉醒,为女性撕下了"传宗接代"的标签。它告诉女性,她们的价值不是作为生育工具而存在。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拒绝被定义,社会对女性生育逐步抱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观念上人们自由驰骋。

而一旦踏入现实的土地,生育问题依旧在那里,传统封建思想残余时常出来作怪,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依旧薄弱。生育本身没有对错之分,生育自由应该一分为二,既包括生孩子的自由也包括不生孩子的自由,也即生孩子并非女性人生中的必修课。

对于想生孩子的人,现代科技通过冻卵使得超越生理年龄的女性可以实现生子的愿望,而对于不愿意生孩子的女性,避孕手段远比过去稳妥,"丁克一族"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尊重。女性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被安置规定在所谓的范式里面。

从当前中国社会来看,甚至从全人类来看,绵延子嗣的大潮不会被遏制,也不能被遏止。主流核心家庭依旧承担生育、抚养孩子的功能,孩子作为家庭三角的一个顶点,它起着沟通、稳定的作用。但从数据看,这项"事业"的速度确实在放缓,生育率走低。

近年来全球多国经历生育率下降趋势。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全球平均生育水平从1990年的平均每名妇女生育3.2个孩子下降到2019年的2.5个孩子,预计将于2050年下降到2.2个孩子的水平。

据韩国统计厅11月27日发布的《2019年9月人口动向报告》显示,2019年9月出生的婴儿数为24123名,比上年同期下降7.5%。韩国2019年第三季度生育率降至0.88,低于2018年0.98的总生育率,达到史上最低。韩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2019年日本生育率下降趋势持续,而且降幅有可能达到30年以来的最大值。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1月26日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19年1~9月出生的婴儿人数为67万3800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6%。而上一次日本全年出生人口降幅超过5%的年份是1989年。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低生育率会造成人口老龄化,引发社会问题;而从个人层面来看,低生育率却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素质提高、自我意识觉醒和更加自由。不见得一定是为了逃避育儿的责任,更多考虑的也许是自己有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机会。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指出

每个人不仅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一个社会的分子;每个人的生存不能单独解决,他得依靠社会的完整,而社会完整必须人口的稳定,稳定的人口有赖于社会分子的新陈代谢,因而引起种族绵延的结果。

但他也认为生育是"损己利人"的行为,生育有利于种族绵延,可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确是对个体的消耗。种族绵延与个体生存构成了一对矛盾。不过可以预言,总有一天也许不必用自然的方法去怀孕和抚育胎儿,人类有责任为妇女免除这种痛苦。

女性不仅只是母亲的角色,她还应该是她自己。正如杨丽萍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她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一草一木,一花一沙都是她的孩子,白云、飞鸟、流水都是她的亲人,这就是她的天伦之乐。无论是杨丽萍还是90后夫妻,他们的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同一个世界释放的不同生命光彩。

女性生育不是呆板的人生公式,生活的圆满不需要靠生孩子来证明。事实上许多杰出的女性都没有孩子,比如邓颖超、宋美龄,你能说她们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甚至还有不少杰出女性干脆就没有结婚,比如广受国际好评的中国铁娘子吴仪,就终身未嫁。

生育自由意识及其他女性自主意识炸开了传统社会的裂缝,成为黑暗洞穴里的一束光。也许有人沉陷黑暗并习惯黑暗,也许有人在洞口徘徊害怕阳光刺眼,但总有人走出洞穴拥抱太阳和草地。

最近热播的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它打破了只有青春才是美的年龄魔咒,展示成熟女性的魅力。社会对女性的凝视令人烦躁,而这些年龄三十加的姐姐们,她们充满生命活力,让更多女性看到生活有有多样可能,而不是凝固在母亲、妻子、女儿的身份之中。

我们来到世界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开花结果、瓜熟蒂落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尊重;无花无果、无牵无挂也有人生况味,如何不能见容于世?女性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人生的丰富性又怎么能被轻易定义?

文/橙心

图/网络

更多女人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区别(女人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哪个对身体好)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