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口炎的症状及治疗(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猪的口炎的症状及治疗(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猪的口炎的症状及治疗(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猪水疱性口炎是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为病畜舌面黏膜发生水疱,口流泡沫样涎。本文就猪水疱性口炎症状、猪水疱性口炎防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猪水疱性口炎症状
病初出现急性发热,40-41.5,稽留2-3日。发热1-2 日后,在鼻端、鼻镜、口腔、舌、蹄冠部、趾间部的皮肤或粘膜形成水疱。水疱初期呈小丘疹状,不久形成有明显水疱,并相互融合成不足几毫米至30毫米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充满稍带蓝色的透明液体,1-2日后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溃疡。此后,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部分形成痂皮,痂皮下面形成新生的皮肤或粘膜而痊愈。病程约2周。如果水疱在蹄部形成,则猪只会表现出跛行,严重者行走困难。在自然感染时,发现蹄部典型水疱是困难的,多数是在溃疡时期才发现。由于猪的四肢末端污染,在发现跛行时,应对四肢进行认真冲洗、检查。
潜伏期一般3-4天。体温先升高(40.5-41.6度),24―48小时后口腔(主要是舌部)、鼻端先发生水疱,食欲减退,磨牙,口流涎、水疱很易破裂,此期非常短,随后表皮脱落留下糜烂和溃疡,体温也在几天内恢复正常。随之蹄冠和趾间发生水疱,不久破裂而形成痂块,蹄冠水疱病灶扩大则可使蹄壳脱落。病程约2周,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迹。
马的水疱多在口腔黏膜。牛50%在蹄冠、乳头。人感染时有如流感,突然发热,恶心,肌肉痛,少数有口炎、扁桃体炎。
猪水疱性口炎类症鉴别
1.猪口蹄疫 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1℃),口、蹄发生水疱,流涎,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等。不同处发病多在冬季早春寒冷季节(不是夏季或秋初),马不发病,传染迅速,常为大流行。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发病,口蹄疫血清能保护。
2.猪水疱病 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度),口、蹄发生水疱,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等。不同处仅猪感染,蹄部先发生水疱,随后仅少数病例在口、鼻发生水疱,舌面罕见水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猪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场传播较快。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7-9日龄乳鼠不发病,其余均发病。
3.猪水疱性疹 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度),口、鼻、蹄发生水疱,食欲减损,跛行等。不同处仅感染猪(仅A、C型对马有传染性),水疱较大,大者直径30毫米,有时腕前、跗前皮肤也有水疱。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 - 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不发病。按照发病季节(夏、秋两季)、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及临床症状等特点,基本上可以确认。鉴别诊断或特异性诊断必须应用病毒学的检查方法。以水疱液或水疱病变部的上皮细胞为诊断材料,将其接种于培养细胞上,根据是否出现细胞病变进行确认,是将其培养液和已知抗血清作中和试验等进行鉴定。本病的病毒在各种培养细胞上都能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或小白鼠脑内接种可使发病引起严重脑炎。
猪水疱性口炎的病理变化
由于本病不引起死亡,所以无明显的内脏病理变化。
组织学检查,病变始于棘细胞层上皮,细胞间桥伸长和细胞间隙扩张形成海绵样腔,使细胞变小并彼此分离,腔内充满液体,随着腔的融合而形成水疱。在水疱中有胞浆破碎的感染细胞、外渗的红细胞和以嗜中性粒白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病变可累及到基底层细胞和真皮层上部,呈水肿和炎性变化。在水疱破裂后,存留的基底层再生上皮向中心生长,修复。镜下细胞的主要表现为棘细胞间水肿,棘细胞中层细胞坏死。坏死细胞浆呈强嗜酸性,核浓缩。在黏膜上部的水肿区,特别是坏死区见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表现受害的角质细胞内含有很多桥粒,胞浆内出现空泡,胞浆中张力原纤维减少,胞膜变厚,胞浆皱缩,胞浆间桥变得明显,常见球形或三角形胞浆碎块以桥粒与包膜相连,在游离角化细胞周闹有嗜中性白细胞、细胞碎屑和液体围绕。
猪水疱性口炎防治措施
除常规严密消毒、认真检疫外,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可接种疫苗预防。一旦发生,应按国家指令进行隔离、消毒,或施以捕杀处理等措施尽快扑灭本病。注意猪舍和放牧地的条件,避免有使猪吻突或蹄的表皮造成擦伤的物品和地面,以防病毒的侵入。在发现有其他动物感染本病时,应积极予以封锁隔离,防止本区域的猪受到感染。国内已制出的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对黄牛有短期免疫效果,对猪的免疫效果尚无报道。如病情较轻,因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用保守疗法即可。
养殖户们通过本文,能够对猪水疱性口炎症状、猪水疱性口炎防治有更深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预防治疗该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猪皮肤疾病在夏季的预防方法更多猪的口炎的症状及治疗(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