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整治缅甸北部,缅甸北部谁控制
现在提到缅甸你会想到什么?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电信诈骗,金三角,军阀混战。的确,缅甸是一个相当混乱的国家。这个国家虽然处于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战略走廊上,却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缅北军阀问题严重制约了缅甸的发展。那么,缅北军阀问题是怎么来的呢?
,掸邦及其与中国的关系。缅甸北部各邦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掸邦”,因为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掸族。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但它与中国古代历史密切相关。掸族在中国被称为傣族,在泰国被称为泰族。他们长期生活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
汉朝时期,掸族开始向国家阶段过渡,出现了许多小国,其中最大的是张萌。张梦的字面意思是“大象之国”。司马迁记载张梦为“象国”。张萌是掸邦部落的首领,被其他掸邦称为“孟大光”,类似于中央和中央的意思。但汉代的史料将这种联盟称为“丧狱”。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西南开疆拓土,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也接触了掸族。到公元69年,哀牢王刘茂的77个诸侯国、5万多户、55万多人加入了东汉。东汉在哀牢设永昌郡,正式将滇西、缅北纳入中国版图。
公元76年,哀牢造反,被汉朝镇压。于是,许多掸族人越过怒江,迁移到洛瓦底河东岸的渡口大光,重新组织联盟国,《后汉书》年称掸邦。此后,掸邦不断向南扩张,占据了云南和缅甸的大片地区。从此,这片掸族聚居的土地有了新的名字,——掸族高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中央王朝分裂,西南地区鞭长莫及。于是原本属于永昌郡的掸族也独立了,又出现了大量的掸国。到6世纪中叶,孟茂成为掸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从而形成了新的掸族部落联盟。
唐朝时期,大理的“孟社龙”强大起来,吞并了大量的掸邦,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国。后来南诏继续扩张,占领了整个云南地区。宋朝时,南诏国被大理国取代,基本上重组了云南的民族,而山高原的禅民重建了孟鹏(郭鹏)和勐邦(景隆国),都隶属于大理国。
大理国领土
154年,蒙古汗国征服了大理,并将被隶属于大理的郭鹏和景隆征服。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掸族大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孟阿瓦(阿瓦国)、孟润(八百媳妇国)、孟素可泰(素可泰国)、孟茂隆(陆川国)、孟张澜(澜沧国)。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规模征服中南半岛各国,使得这些国家纷纷归顺元朝。最终元朝在中南半岛设置了大量土司,这些小掸国成为元朝的土司,纳入云南省管辖。这标志着掸邦被纳入中国的管辖范围。
第二,缅甸吞并掸邦土司。缅甸起源于缅甸南部,最早的居民有孟族和黎族等。缅甸南部位于中国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上,是古代中印贸易的必经之地。张骞曾经生产西域四川的产品,从缅甸运到印度,再运到中亚。
鉴于缅甸南部重要的地理位置,印度人称之为“黄金之地”。所以印度和缅甸联系紧密,缅甸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缅甸南部出现了一些小国,如阿拉干、孟、台都国、刘浩善等。他们都有
东汉前后,缅甸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印度河部落联盟国家。李的国家从汉朝一直延续到唐朝。103010记载该州有18个诸侯国,9个城镇,298个部落。公元832年,南诏攻打李国,导致了它的衰落。从此,李这个国家就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
国家灭亡后,缅甸人民奋起反抗,1044年建立蒲甘王朝。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由于民族团结,缅甸大部分民族融合形成了缅甸民族。今天的缅甸人仍占缅甸总人口的65%。蒲甘王朝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字,3354缅甸语,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巴利语、梵语和孟语。国家强大了一阵子,却大规模的去修建寺庙,最终国力耗尽,衰落了。
大理国灭亡后,蒲甘王朝试图与元朝争夺山土司(金牙土司国),于是发动了对元朝的战争。随后,元朝两次出兵攻打缅甸,导致蒲甘王朝解体,缅甸分裂。元朝最初在缅甸设立中央行省,军事征服后废除,采用土司制度。由此,缅甸大部分地区被纳入元朝版图。
明初试图继承元朝疆域,于是派使者到缅甸地区求饶,缅甸土司名义上归顺明朝。但缅甸酋长很快发现,明朝的势力只能到达滇西,于是拒绝了明朝的封爵。在朱迪时期,缅甸出现了三个王国,即勃固、阿瓦和阿拉干。他们都拒绝了明朝的封号,没有向明朝进贡。
到明朝中期,东吴王国崛起,吞并了八股、阿瓦提,统一了缅甸。此后,徐东王朝又将目标对准了掸邦,于是向明朝的掸邦土司发起了进攻。万历年间,徐东基本上征服了掸邦土司。,徐东王朝还袭击了暹罗等国,统治了中南半岛。明朝派出大军在滇西作战,但最终也无法阻止东吴王朝的扩张。就这样,云南的面积在三公告六慰失陷后缩水了一大半。
强大的东吴王朝
三、消化不了的掸族土司。对于缅甸来说,既然掸邦土司被吞并,就应该停止对外战争,以国内局势为重,消灭国内土司势力,推动土改,回归现状。,缅甸没有这样做,而是无休止地发动战争。明朝末年,缅甸军队曾经进攻昆明,被击退。
1752年,孟人所建立的贡榜王朝取代了徐东王朝。奉王朝不断向中国清朝和印度曼尼普尔国王
国以及暹罗开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严重消耗了国力,使得缅甸从此由盛转衰。1775年,暹罗独立,此后缅甸境内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缅甸陷入了混乱。
缅甸的混乱局势给英国殖民者提供了入侵的机会。1824年,英国对缅甸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迫使缅甸割地赔款。1852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抢走了缅甸南部大片土地。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缅甸宣告灭亡,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在缅甸推行“分而治之”的策略,给与土司较大的权利,打断了缅甸“改土归流”的进程。,英国也极力向中国云南扩张,将滇西部分地区划入到了英属缅甸的范围之内。在近代,英国先后逼迫中国签订了三个关于中缅边界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1894年的《中缅边界条约》、1897年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和1941年的《中英滇缅南段界务换文》。
通过以上三个条约,英国将中国滇西的部分地区,包括果敢、江心坡等地划给了缅甸,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1955年,解放军追击蒋介石残余部队越过了1941年划分的边界线,导致了边界冲突(黄果园事件)。随后,中缅两国就重新进行了谈判,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最终在1960年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重新调整了边界线。
缅甸独立之后,也就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和继续改土归流的问题。1959年,缅甸的33个土司宣布放弃了世袭的权力,将行政权移交给掸邦新政fu,如此缅甸的土司制度才宣告结束。缅北地区的土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割据一方,占山为王,贩卖毒pin,进行了赌bo,诈骗等违法行为。由于缅甸军事力量薄弱,无法将这些军阀消灭,也就使得缅北问题长期存在。
缅甸军阀割据
,缅北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缅北的军阀割据来源于缅甸征服的掸邦土司,而掸邦土司又来源于掸邦高原的掸人部落国家。在明清时期,中国大力在云贵高原推行改土归流,使得土司制度逐渐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上。缅甸由于自身军事力量有限,无法彻底消化缅北的土司,使得割据问题遗留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