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怎么引起的

生活百科 2025-03-23 12:52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一、病因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心律失常表现。这些病症可能是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有时,这种心律失常可能在患者临终前出现,也可能在心脏病并不严重,甚至没有明显心脏病基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1. 冠心病: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等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原发性心室颤动多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出现,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更易发生。当与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心肌梗死结合时,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会增加。

2. 其他心律失常:包括房间传导完整性或高度阻滞、长Q-T间期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多形室性心动过速等。

3. 其他心脏病:如心肌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等)、心肌炎、急性肺栓塞等。

4.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中毒。

5. 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血症,偶尔也会出现高钾血症和严重的酸中毒。

6. 心脏手术:特别是在低温阻断循环下的心脏直视手术中,深低温体外循环诱导心脏停搏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气管插管、心脏创伤、右心导管或左心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等操作也可能引发。

7. 或溺水:时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或淡水淹没时,都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8. 其他因素:包括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肥大、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性酸中毒、心动过缓、脑血管事故等。

二、发病机制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

1. 心室肌自律性增加,导致心室内单个或多个快速异位兴奋。

2. 在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坏死和严重心动过缓的情况下,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度和高度不一致,导致心室肌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微折返。这些微折返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传播方式传递到心室各个部位,使得各部位心肌收缩和舒张失去一致性。

上一篇:小心骨质增生的几大危害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