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辅助检查方法
经过详尽的诊断与辅助检查,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现将病情概述如下:
诊断依据:
1. 肝性脑病已发病八周,伴有神经精神症状,表明肝功能受损严重。
2. 无慢性肝病体征,表明肝脏疾病属于急性或亚急性过程。
3. 同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提示肝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4. 通过常规生化和血液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功能下降,早期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肝功能受损的直接证据。
5. 患者具有肝炎接触史或药物、毒物导致的肝损伤史,提示病因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6. 肝病理检查发现大型肝细胞坏死,进一步证实了肝功能的严重损害。
辅助检查细节:
1.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这一检查是评估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此测试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以确保准确性。如果发现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说明肝功能受损严重。
2. 胆硷脂酶测定:此酶由肝细胞合成,因此当血清胆碱脂酶明显减少时,提示有严重的肝损伤。
3. 胆酶分离现象:观察到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LT却下降。这是因为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导致ALT早期进入血液。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ALT下降,这提示预后不良。
4. AST/ALT动态观察比例:病后10天内进行的这项测定对预测病情和预后有一定意义。正常AST/ALT比值为0.6。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AST从线粒体排出,其比例大于1,提示预后不良。
5. 氨基酸(AA)测定:包括尿氨基酸总量和血清氨基酸分析。由于几乎所有氨基酸都在肝脏中代谢,当肝损伤严重时,氨基酸代谢和平衡紊乱。具体表现为尿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血清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加,支/芳比降低,如果这一比例低于正常值(3~3.5),则提示预后不佳。反之如果这一比例低于正常值1,则同样预示不良预后。针对以上诊断与检查情况,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改善肝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