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当代医学领域,肛裂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科疾病。面对肛裂,患者必须认真对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否则病情将不断恶化,甚至威胁到大肠的健康。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与肛裂的发病率息息相关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肛裂的形成,主要源于肛门皮肤及血管受到机械刺激和炎症的侵蚀。
从解剖结构上来看,肛门外括约肌的结构特点为脆弱易损。肛管后部和前部的组织不如两侧坚固,且此处血供相对不足,弹性较小,当受到压力或刺激时,易引发肛裂。
损伤因素亦不可忽视。干燥粪便在排泄时,容易撕裂肛门皮肤。而频繁腹泻则使肛管敏感收缩。即使正常的稠度粪便,也可能因摩擦而造成损伤。肛管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直肠异物、肛门扩张方法不当、肛门手术、分娩、先天性肛门狭窄、直肠结肠炎、结核病等,也可能导致肛裂的发生。
感染也是肛裂的一个重要成因。急慢性肛窦炎、肛乳头炎、内痔、息肉等,其致病菌通过特定腺口进入肛腺,在肛管皮下组织产生脓肿,当溃疡破裂后,便形成溃疡。感染引起的小型浅血栓形成同样可能导致肛裂。
至于慢性肛裂的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慢性肛裂常在肛管后括约肌下缘形成梭形裂缝。由于此处只有少量边缘与内括约肌下部重叠,肛管上皮反复受到粪便损伤的威胁,导致肛裂无法愈合。疼痛引发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影响局部血液供应,导致肛裂难以愈合,从而转为慢性。第三,存在于肛管深处的胚胎残留上皮组织,在肛管皮肤破裂时,使粘膜下层的上皮细胞暴露在裂缝底部。由于上皮碎片的异物刺激和反复感染,容易形成慢性肛裂。
了解这些因素后,我们应更加重视肛裂的预防。若出现排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预防肛裂,从小事做起,切勿因忽视而让肛裂找上门来,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