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探讨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源头在于摄入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无法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其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到婴儿期的喂养不当和饮食习惯问题。当母乳不足时,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地添加混合喂养,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足。如果奶粉过于稀释,或者突然断奶,也可能使婴儿无法适应新的食物,从而引发营养不良。随着儿童的成长,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过度摄入糖果、拒绝牛奶、肉类和鸡蛋等高蛋白食品,以及长期依赖淀粉类食物,都会导致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疾病也是导致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诸如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分解代谢过度、消耗增加以及合成代谢障碍等疾病,如消化道感染、肠吸收综合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可能引发营养不良。
二、病理机制阐述
消化系统的问题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机制中的核心环节。胃肠粘膜的萎缩、小肠绒毛的形态改变以及胃酸和双糖酶的减少,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的减少和酶活性降低,也会阻碍营养的吸收。这些变化导致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菌群失衡,容易引发腹泻等疾病。
在严重病例中,营养不良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循环时间延长以及外周血流减少等症状可能出现。肾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肾小管细胞的肿胀、脂肪浸润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降低。营养不良对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大脑发育的高峰期,营养不良会影响大脑的体积和化学成分,进而影响智力发展。表现为儿童的想象力、知觉力、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智商较低。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合理膳食,保证营养摄入充足,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