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已经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
互联网红利已经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互联网红利已经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设施和功能越来越多,也逐渐完备,但我们却越来越不快乐。为什么?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的原因和现状,以期创造一个能更好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互联网。
2022年1月11-14日,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主办的“腾讯科技创新周”举行。小宇宙播客App的CEOKyth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他回答了一个很多人都意识到却没有答案的问题为什么互联网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以下是Kyth的演讲全文
很高兴参加腾讯科技创新周。我是Kyth,小宇宙播客App的CEO。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互联网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第一,“上网”本身已经变得焦虑。不知道这个话题是否反映了最近大家的一种普遍情绪。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可能不再是会让我们一直感到快乐的东西。
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和大部分看了演讲的朋友相比,我觉得我的上网年龄应该比其他人长一点。
2000年左右开始上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我会经常浏览各种兴趣论坛。那段时间,我的同学大多喜欢玩电脑游戏,包括即时战略和第一人称射击。我从来没有玩过这些游戏,因为那时候我觉得上网太好玩了。当我能在网上看到各种信息,和各种爱好的朋友交流时,我非常开心。当时上网很开心。
,也许现在上网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我们上网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但现在每天放下手机,大家会感到满足、平静、快乐吗?
也许我们每天关闭一个App的时候,并不一定开心,反而有一些新的焦虑。
每天打开手机看新闻,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新的事物,总怕自己跟不上节奏。当我们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时,会觉得这又是在卖焦虑了。我们的情绪受到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东西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感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本身的变化也在塑造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接下来我就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讲一些自己的观察。
二。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想和你分享“时间线”,这是脸书在2005年发明的东西。事实上,早在2004年,当你想在脸书上看到一个用户的状态时,你必须点击他的个人主页。但脸书觉得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太累了,于是发明了一款名为NewsFeed的产品,现在被称为“时间线”。News刚推出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争议。脸书的用户觉得这似乎太隐私了,但事实上这是非常成功的。
它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时间表中看到相关人员的所有趋势。这个东西后来被Twitter和微博使用,成为我们15年来社交网络的标准形式。一方面,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组织方式当你关注一个或多个人时,你可以在一个时间线内清晰地阅读信息,而无需重复访问不同人的个人主页。
但另一方面,当你每次使用时间轴功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再也无法沉下心来仔细浏览每一个链接和文章(如果其中一个状态也包含了一篇文章链接,当你阅读那篇文章的时候,你其实会担心错过外面的一些东西,所以你在那篇文章上的时间其实会越来越少),我们会越来越无法沉浸其中。
第二个我要说的是评论部分。现在几乎没有内容平台没有评论区。众所周知,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内容的能力,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阅读、发布和赞评论的能力。现在我们评价互联网产品,都会提到它的社区氛围和知名度。基本上我们也是看评论区怎么样,有多少人在里面,评论区火不火,评论区有没有梗,评论区能不能玩梗。
一方面,评论区是一个营造和承载社区氛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用户以最低的成本宣泄情绪的渠道。
无论什么样的用户,来到评论区后,其实都可以对博主进行评论和点评。大部分内容平台在设置评论功能的时候,对用户几乎没有门槛。这会让评论区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社会问题集中的地方。无论是推特还是微博,其实我们每天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接下来我想说说弹幕的作用。
其实弹幕功能应该算是过去10年最成功的产品创新之一。相信看到这个视频的你们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是弹幕产品的日常用户。现在看一些电影的时候优先看带弹幕的版本,什么时候
有了带弹幕看电影的经历,我们可能很难再回到不带弹幕去看电影的时代。
对于用户来说,弹幕可以让人异步地对一件事产生共鸣,产生“照亮整个天堂”的感觉。但我们也会发现,弹幕正在带来各种新的问题。比如一个视频,弹幕让情绪走在内容前面;当我们看一个视频的时候,在最初的几秒钟,弹幕已经铺天盖地。这些弹幕似乎在告诉你,你应该对这个视频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另一方面,当弹幕情绪相对统一的时候,对这个视频有不同感受的人其实不太会说话,有点像“沉默的螺旋”效应。但这并不是说弹幕这个功能不好,或者说我们要放弃它,而是当一个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时,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应该如何与这个功能相处,调整与它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赞美。其实,赞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功能。熟悉脸书的朋友可能知道,大概过了十年,他们才在今年把logo换成Meta。脸书总部前挂着一个巨大的表扬标志。
这个功能使得评价一个内容的成本降到最低,也使得脸书拥有最多的互动性。这个功能也适用于所有后续的社交网络产品。
喜欢是成本最低的交互方式,但也让我们所有的内容价值逐渐被数据主导。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内容的好坏时,点赞数就成了大家不可忽视的指标。我们可能不再关心喜欢的人的评价体系是不是一样,他们每个人的欣赏能力是不是一样。
还有其他像粉丝计数、关注之类的功能,其实我们更熟悉。他们不断塑造我们对互联网上的人和内容的看法。
说说沉浸式短视频。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产品,每天都在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沉浸式短视频已经成为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能找到的最精彩的娱乐方式。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消费内容的时候,我们的幸福门槛在不断提高,我们的耐心在不断降低。最终,我们可能会越来越沉迷于这样的产品形式。
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够好吗?我们知道短视频产品也在不断推出一些防沉迷功能,但这种功能一般与沉浸式短视频的运营目标相违背。
第三,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从高效率逐渐过渡到我们感受到高消费的时期。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差不多是从乔布斯发布iPhone开始的,到现在大概有十一二年了。这期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获得的用户数量比桌面互联网时代多了很多。
现在,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十年来,移动互联网从工具到内容到生活,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移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新闻、视频,以及观看戏剧和电影的机会。接下来,我们购物、旅行、生活的每一个部分都开始渗透到移动互联网中。在我们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移动互联网渗透或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起初是高效率的代名词,但当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时,它逐渐消耗了我们的情感和精力。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一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性会让大部分人迁移进来,工具性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而更多的人会参与到移动互联网中,产生网络效应。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并不是一个特别健康的状态。国内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还处于不盈利状态,甚至一些国内市值前20甚至前10的大公司还在亏损。
这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让平台野蛮生长的红利增长期已经结束,几乎没有新用户可以引入。此时,激烈的竞争使得这些互联网公司仍然要付出巨大的新客户获取成本。竞争仍在继续,但网民们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是一项免费的基础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重塑我们的一些旧的生活习惯,比如内容渠道的改变。
在过去的10年里,电视和平面媒体逐渐被取代。目前基本已经全面拥抱移动支付,现在已经看不到纸币了。
所有网民的新习惯逐渐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居所和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媒介。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信息和内容都来自互联网。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心理消费的互联网。一方面,互联网是一面镜子,让信息和信息流更加透明。,它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也反映了每个人的可能世界,一个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别人生活状态的世界。所有这些变化将使我们越来越难以满足目前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实际上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人口膨胀。由于人口膨胀,我们所有人都住在这里。
,人类的舒适区实际上存在于社区中。移动互联网连接60亿人之后,我们要面对一个方形的互联网,大多数人其实还没有准备好和这么多价值观不同,语言不同,对世界底层知识不同的人一起生活。
对于我们互联网人来说,下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是,在互联网高消费的时代,我们的产品如何让世界和人变得更好。
四。网络世界的变与不变。这里我想提的一个角度是,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是不变的。,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我们75年后出生的人,几乎都有可能一辈子都是网民,直到五六十岁都不会停止上网。
每个人都会是网民,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所以互联网会继续呼吁为中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设计各种互联网设施。
,下一个时代,我们所有人都会上网。这个“大家”就是所有出生在地球上的人。迟早,我们会连接到互联网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解决了温饱问题,每个人都会更加关心自己。因为没有人愿意成为网络上的二等公民,所以我们会更加强调自我认同和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
第三,我认为不会变的是,人会追求效率,但人也会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寄托。现在的互联网内容极其丰富,在这个丰富而瞬时的互联网中,真正的关心和爱是稀缺的,能够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注意力会越来越短。这个时候,一些深层的情感寄托就会越来越有价值。
第四,我觉得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碰撞会越来越明显,包括过去几年东西方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的碰撞,让大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由于信息的流通,我们的碰撞会越来越直接。那么互联网可能需要呼吁更多的了解和沟通的渠道。
5.如何让上网更像“回家”?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过去十年,国内发展起来的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他们的产品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为商业地产。什么是商业地产?
比如我们周末去一个商场,商场里有餐厅,电影院,书店,卖衣服的地方,那么这些商场只会因为这些设施而去。
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内容平台,还是电商平台,还是生活服务平台,对我们来说,这些产品都会打开这些app,因为有相应的内容、服务、商品。
城市里有住宅地产,也有商业地产。所有的住宅楼,公寓,小区,这些都是住宅地产。我们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呢?因为我们住在里面,我们的家也在里面。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吸引我们,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家。
我觉得未来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朝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创新。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像住宅地产,而不是商业地产。
这些互联网产品会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家的属性。我们每天打开它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外界的刺激,而是因为我们会觉得里面的空间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可以生活的家。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以后更有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一些新的尝试,以及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例子。不是他们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只是他们的模式有些不同。
介绍一下小宇宙,这是我负责的产品。小宇宙是一个播客客户端。什么是播客?播客更像是网络电台,是一个可以订阅、定期更新、有固定主持人的长音频节目。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相比图片、文字、视频,播客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对较低。
但在听觉场景,比如通勤场景,播客可以提供更多的陪伴,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2019年底左右开始做小宇宙,2020年3月产品上线。到现在快两年了。
对于播客来说,信息密度低是一个特点,但可以让情感和真诚的密度变高。之前和一些朋友交流时,觉得明星在做客播客时更容易走神,因为录制播客时没有面对人的镜头,嘉宾自然会放下防备。
两个月前的《三联生活周刊》期封面上,在“播客又流行了”的标题旁边,有一行小字“加速世界的解药”。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所说的“加速的世界”,但与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不谋而合。
播客可以提供更多倾听、对话的价值,包括长期陪伴和信任的价值。它提供了一种能让我们慢下来,也能带给我们温暖的内容。小宇宙用户对每个播客的信任是通过时长积累的。目前小宇宙有300多个节目,总收听时间超过10000小时。单集最高收听时间已经超过200年。对于听众来说,播客更像是住在耳朵里却从未谋面的家人。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产品,叫简讯。从去年到今年,电子邮件通讯在美国和中国的互联网上都有一定的回潮。
实际上,时事通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从2020年开始,以美国一项名为SubStack的服务为起点,简讯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内容创作平台。SUB使服务通讯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Substack上设置邮件通信服务的很多人都是记者、分析师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简讯的本质是,当你订阅了一个人的电子邮件简讯,他每写一篇新文章,就会被发送到所有订阅者的邮件列表中。这是一种更平等、更确定的关系,也是一种更长周期的对话。
当我们订阅时事通讯时,每个内容都没有喜欢或排名。用户不知道时事通讯博主订阅了多少关注者,对于用户来说,每一条内容都可以发起与作者的直接对话。写信的感觉也能带来一些亲切温暖的味道。
我再分享一个合作计划这是一个叫《迟早更新》的播客,是和小宇宙的“迟早公开”计划。我们设置成1000人买单后解锁全网收听。
也就是说,本来是付费节目,1000人买单之后,就会变成免费节目。这个活动其实有点实验性。055-79000的主播任宁和小猪滚滚想和我们一起看看是否会有足够多的人去做这种看似“利他”的行为。
结果我们36个小时卖了1000份这个程序,因为我们当时计划卖1000份,然后后面的程序就解锁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人足够多,解锁一个好内容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然后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伴。
下面我要介绍的叫做Letter,它的网址是letter.wiki它是一个大概在去年上线的英语在线辩论平台。里面所有的观点和谈话都是用书信写的,包括政治、科学、经济、文化等等。
《信》里有一些大牌作家,包括《迟早更新》的作者,畅销书作家赫拉利,美国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乔姆斯基等等。这里对话的特点是都是类似民国时期的书信形式,两个人来回讨论同一个问题。
和现在很多东西相比,这个产品的特点不是马上回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回复。一个人不是对另一个人做简短的评论,而是经过精心组织语言后,心平气和地交流评论。这个产品能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其实不用去说服陌生人,因为说服别人很可能会失败。,公开对话是有价值的。公开这种友好、友善、心平气和的对话,会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有一个游戏大家可能还记得。是大约2年前流行的一款休闲游戏,叫《人类简史》。这个游戏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游戏关机,手机放下的时候,游戏里的世界还在发生。当你把青蛙关在里面的时候,青蛙有时会呆在家里,但大多数时候青蛙会背着它们的包去旅行。我觉得这个游戏设定很有意思。
这个游戏创造了一个没有任何焦虑和太多刺激的世界。有时候打开游戏旅行青蛙,会发现青蛙的儿子回来了,但更多的时候,他会在外面旅行,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外面景点的照片。所以这个产品给很多人一种当妈的感觉。他们视这只青蛙为儿子。
这个产品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其实可以拥有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用打开手机,一直看着屏幕,仍然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关心和好感。
这个游戏我想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任天堂的《旅行青蛙》。在《动物森友会》上线两年后,很多人仍然喜欢玩这个游戏。我觉得这个游戏和其他同类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一开始,游戏会给你一个岛。你在岛上会有10个动物朋友,这些朋友来来去去。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家,也可以不建立,但这个世界是你的。
在这个世界上,你和这些动物朋友的友谊会不断加深。游戏会让你真的觉得这个岛就是你的家。这个家可能比你现实生活中的家更真实,会让你留恋。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下一代互联网产品更贴近的一个方向,就是让人有家的感觉。
那么,我觉得这种去“家感”的互联网产品,或多或少是对互联网产品高消费心理的一种抵抗。比如心理消费高的互联网,其实是耗电的,“家”应该是给你充电的。,如果你离互联网很远,可能不容易耗电,在给你充电方面,互联网应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6.互联网应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想说,未来N年,互联网产品、设计、平台一定会继续发展。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互联网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应该是更温暖、更平等的互联网,也应该是更能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互联网。
也应该是一个更关注特定个体及其幸福的互联网,而不是流量的互联网。,它应该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
我们互联网从业者,无论是作为内容生产者还是内容消费者,都可以多往这个方向想。可能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应该做的产品和内容还没有做出来。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我们都能创造出更多有趣、好玩、有价值的产品,能让更多人有家的感觉。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很多想法不一定对。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谢谢你。
本文由@腾讯研究院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更多关于互联网红利已经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