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相互的吗,爱与不爱都是相互的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男生,那年刚上初一。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让他看起来干净秀气,又显得帅气了。
作为刚认识的师生,寒暄几句后,我们开始上课。
14岁的他和其他同学一样,用不成熟的眼光去感受身边的事物,用同龄人的陌生感去应对这个世界。
他不擅长外语,但我很争气。我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把我不好的科目变成了我喜欢的最好的科目。后来,我在第一次高中考试中一举成名。
就像我一开始相信的那样,他迟早会用时间证明自己的优秀。
后来经历了“忙于个人事务”“偶尔见面”“搬出那个城市”的过程,终于不再一起成长。
但我不担心这个。
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明白,即使是最亲密的接触和关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记忆。此刻的惊喜或悲伤,将是未来人生或轻或重的一笔。
回想起在平行时空遇到他,我以为只是普通关系,却成了他言论中的“最好的老师”。
要不是后来的经历,谁会想到这次见面会擦出火花,作用在他身上,也作用在我身上。
可能他不知道,在别人眼里帮过他的我,在无形中受到了他的启发,去咀嚼自己的另一面。这种有意识的冲击和洗礼,显然比物质上的获得更深刻更强烈。
如果不是他,我还会偏执地认为学历和口才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而忽略了那些比大多数人更懂得倾听和缓解情绪的人,他们也会离“好”字更近一步。
大学毕业跳槽后,我们才明白,没有什么比真诚和信任更容易深入人心。那些虚伪的人,走着走着自然会淡出视线。
正如书中所写
所有的虚伪,矫饰,虚荣,在时间面前,最终都失去了。经得起考验,成为历史的,一定是对少数人的真诚,对多数人的和平。
八月终于迎来了假期。假期第五天,我把整理好的书里自己喜欢的段落整理到笔记本上,63分排列。
反复看一段喜欢的文字,还是忍不住拍张照片剪成合适的大小分享到微信群里。
五个人的小团体,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来看星星”,因想去找一个在西北工作的伙伴,看不被世人污染的星空而得名。
从建群开始,朋友们就会上传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从搬家到换工作到吃甜点。大家都是我少年时代的同学,忙,也会回应。
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一群人一直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一群人在彼此的流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群人在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群里的人,斑驳的光影,把几个早已不相干的人,编织成一团过去和现在的云。只是后来有些人,不是没有话题,也不是没有交流方式,一个人在对话框里。
朋友给我发了一张自拍截图,问我为什么他从来不在群里说话。
其实我也想过。刚开始的时候,他和两个一样,喜欢长发的女生,抢篮板下的球。
可能现在工作生活忙,可能屏幕上的话题跳动太快他动不了,所以一句话都不说。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多年以后,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他想亲近你,自然会有所回应;如果你不愿意,我们的打扰只会显得不合适。
幽女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说“大人一句话解释太多了。”,我们心照不宣地对他的沉默只字不提。
不久前,一个久违的朋友在一个电话里问我,“如果我不给你打电话,你也不给我打电话吗?”我开玩笑说“作为男生,你要主动。”
其实我理解,想联系你的人,不管多久都会联系你。如果对方不主动,我怎么知道我的问候会不会显得多余?
正所谓我不主动找你,不是因为你不重要,而是我不知道我在你心里重要不重要。
知道自己不是很主动,再加上严重的社交恐惧,很多人就这么敬而远之。
经过几轮人际圈的交替,微信里积累的人脉只保留了一丝体面的礼遇,有些人甚至连礼遇都没给过。
好在我能说,能接受,敢输。
当你意识到“敢输”越来越重要,并不难做到的时候,很多问题就变得容易了。
你不想委屈的挽留不忠的爱人,也不会强颜欢笑的接受不真诚的问候。你掸掉复杂的过去,然后清理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地。
毕竟爱是相互的,不爱也是。
-以前的选择-
《没有人能决定你的样子,除了你自己》
《时间永是流逝,我们终会相拥》
-本文作者-
卡罗尔。写下温柔的文字,记录岁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