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是什么,五老人员指的是
前排起刘少奇、林老林曲波、董老董吴彼、吴老吴张羽、老徐徐特立、董事长毛泽东。
在中共的历史文献中,“五老”的称谓最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具体指的是哪五位革命老人?这是研究“五长老”必须澄清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五长老”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提法。
董在苏区的“五老”
据董回忆,早在红军长征之前,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就已经有了“五老”的称号。1936年8月,长征结束后,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和杨给参加长征的各部队官兵发去电报和信件,以发表《红军《长征记》。董按约写了一套题为《长征纪事》的三篇文章,其中写道“在中央根据地,由于我和舒衡、李特、绝仔、年龄稍大,同志们都称我们为‘五长老’。”这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的“五老”提法。因为当时是在中央苏区,所以也被称为苏区“五长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何叔衡,被称为“五老”之首,是徐特立、谢觉哉、董和林。苏区“五老”中之所以没有吴,是因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吴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他当时不在家,1935年11月被派往巴黎出版《出发之前》,直到1938年4月才回国。
毛泽东的延安“五老”
一九四年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庆祝吴六十大寿。毛泽东亲自出席,并在贺词中指出“像我们的吴老、林老、老徐、董老、谢老这些年轻人,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在这里,由于毛泽东明确列出了中共内德加德所看重的五位革命老人,并号召革命青年向他们学习,被一些学者视为延安“五老”称谓的由来,一直沿用至今。当时毛泽东没有提到何叔衡,是因为何叔衡没有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而是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壮烈牺牲。否则,中共延安的“五老”自然就成了“六老”。
朱德在南泥湾的“五老人”
1942年7月10日,朱德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周年后,邀请徐特立、谢觉哉、吴、许等一起到南泥湾游玩,并赋诗一首,“纪念七七,请尽故人。战局虽然紧张,但也要休养生息。出延安轻车简从,一共五个老人……”在这里,朱德明确用“五个老人”一词来概括同行的五个人,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救国时报》称为“延安五老人”。,时任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许先生只是受邀访问南泥湾的五人之一,他作为“五长老”的实际认可度并不高。,与董和林同岁、同样德高望重的朱德,后来也没有成为中共延安“五老”之一。具体原因还不清楚。,这并不影响朱德在中共中的崇高地位。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朱老板”。
对目前“五长老”组成的共识
目前,“五老”的构成一般是指徐特立、吴、谢觉哉、董、林五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元老,这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具体称谓上,有三种不同的表述中共五长老、延安五长老、延安五长老。其中,中共(CCP)的“五老”已被认定为CCP内部的“五老”,但未被认定为延安时期的“五老”,因为CCP在其他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德高望重的革命元老,如苏区的何叔衡。延安“五老”虽然被认定为延安时期的人,但没有被认定为中国共产党内的人,因为延安时期有一些党外德高望重的革命元老,如、许。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称之为中共延安“五老”,可能更准确,更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
,在中国共产党中,除了延安的“五老”之外,还有许多同样受人尊敬的革命元老。例如,董曾这样评价何叔衡“年近六十的共产党员,不怕任何困难,不怕任何牺牲,随时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随时准备无条件地听从党的号召而工作。”正是这种奋斗牺牲精神,让年过五百的何叔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获得了苏区“五老”的称号。再比如,朱德早年跟随蔡锷在战争中保家卫国,反对袁世凯复辟,后漂洋过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先参加北伐战争,后参加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尊称为“朱老板”。像延安的“五老”,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道德风范令人钦佩。
(来源“党史故事”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爱心人士》制片人/主编/刘文涛主编/赵丹阳制造/赵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