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平台盈利模式(互联网医院盈利运营模式)
互联网医院平台盈利模式(互联网医院盈利运营模式)、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互联网医院平台盈利模式(互联网医院盈利运营模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来源@视觉中国
文本
创建标题
2021年即将结束。
回顾这一年,从群星璀璨到日蚀,互联网医疗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2020年,疫情叠加政策支持,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医疗重新踏上风口。一年之内,丁香园、春雨医生、微医的融资总额超过400亿元。
到今年2月,京东健康(6618。香港)、阿里健康(0241.HK)和平安好医生(1833.HK)均创下历史新高。微医、叮当快药、零氪科技等。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入场。
,美好的时光就像龙卷风,消失得太快。
3月以来,互联网医疗板块行情急转直下。到了年底,平安好医生股价跌了70%,京东健康跌了60%,很多独角兽都倒在了证券交易所前面。
2014年,互联网医疗以“颠覆医疗”的姿态诞生,今年正好是“七年之痒”。这一年,互联网医疗巨头总市值蒸发7000亿元。
现在是冬天。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是否更远了?
早在几年前,马云就断言“下一个中国首富一定是在大健康领域。”
刘也表示“我们暂时不确定进军健康能有多大,但做好这件事就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商城。”
2020年12月,京东健康赴港上市,股价连日飙升。一个月内市值翻了三倍,超过6000亿港元,欲与恒瑞医药(600276)平起平坐。SH),a股医药龙头公司。
风口上的大强子羡慕所有的小兄弟。
2021年以来,美敦力科技(2158.HK)、美敦力(2192.HK)相继赴港敲锣,微医、丁当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等大踏步追赶。
4月1日,微医向HKEx提交招股书;6月22日,丁当快药母公司丁当健康提交招股书;8月6日、27日,思派健康、智云健康相继交出表格;10月15日,中心科技也不甘落后。
一夜之间,互联网医疗企业站上了资本潮头,有实力的“玩家”纷纷去冲刺IPO。
“京东健康提高IPO估值,大家都上市了。”一位投资人说。企业估值高,投资人也可以在最佳窗口期退出,可以说是双赢。
但对于这一波上市热潮,只能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9月,科亚医疗的上市申请被标注为“无效”;10月,微医IPO状态也变为“无效”;科技中心等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展缓慢,仍在等待回复。
打开独角兽们的招股书,你会发现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很难盈利。
以对中技术为例。成立于2015年的向心科技,在搭上互联网医疗的快车后,6年内拿到11轮融资,估值从1亿元涨到近300亿元。
有了资本加持,企业开始烧钱占领市场。
2018年至2020年,中心科技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2亿元和3.6亿元。今年1-8月,中心科技亏损进一步扩大,净亏损4.6亿元。三年半时间,中心科技共亏损11亿元。
不仅仅是中心技术。近三年零氪科技累计亏损超10亿元;想到健康损失34.52亿元;智云健康亏损45亿元;丁当健康损失超过20亿元。
烧钱程度不亚于在线教育。
亏损的解释里没有隐藏什么公司还在扩张,需要积极拓展市场。
说白了,互联网医疗公司虽然申请上市,但原因无非是对现金流的渴望。这些公司很多都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主业难造血,扩张需要持续投入,上市是唯一出路。
上市难啊!
抛开失落不谈,弟弟们有着和大强子一样的心,却没有和大强子一样的运气。当JD Health上市时,互联网
每一个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梦想着潮水进来的时候能折腾出一个浪来,但似乎这个海里除了卖药,没有一个浪能翻出金鲤鱼。
根据中心科技的招股书,主要有三大业务线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侧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院外综合病人服务由药品零售、医疗服务和药品批发三部分组成。
近三年来,科创中心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换句话说,中心科技的大部分收入其实来自于“卖药”。
零氪科技也是如此,试图冲击“医疗数据第一股”。今年6月,零氪科技计划赴美上市,但在7月,它暂停了IPO。
有人质疑零氪科技的营收结构与“医疗大数据”的名称不符。近三年医药保健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0%。
同样,四派保健药品的销售收入也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
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虽然披着“医疗科技”的外衣,但本质上还是“卖药的”。
11月24日晚间,阿里健康发布2022财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6个月,阿里健康实现营收93.6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医药电商平台收入91.3亿元,占总收入的97.5%。
京东健康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36.4亿元。其中,医药保健品销售收入118亿元,占总收入的87%。
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网上药店共带来19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
所谓的“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到头来不过是三家穿着白大褂的医药电商。
最成功的卖药人京东健康曾被质疑为什么一个卖药的公司价值3400亿?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坦言,“从来不怕别人说我们卖药赚钱。国内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不卖货就是赔钱的。”
“卖药是目前互联网医疗最接近、最容易拿到钱的方式。丁香医生和百度健康虽然靠咨询导流,但最终还是要靠卖药来实现。单纯的咨询收入频率和单价太低,不足以支撑目前的行业发展。互联网没有线下医院那样的深度诊断、检查、治疗等一系列传统医疗实现方式,所以很大程度上依靠卖药生存。”一位分析师说。
今年11月,国家释放了“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本质”的信号,这让很多以卖药为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寒而栗。
055-79000指出,互联网诊疗与药品销售“隔离”,医生问诊需要实名认证。AI软件等不允许冒用或代替医生本人进行会诊.
回顾互联网医疗诞生之初,各家都强调是打着“缓解医疗资源短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旗号做医疗服务。,跌跌撞撞20年后,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仍在做卖药的生意。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服务价值并不低于医疗零售。
微脉不以卖药为生,专注创新医疗服务。丁香花曾表示不会碰医药电商,其线上诊疗处方将交给第三方公司。
不是“药神”而是“药神”的微医,不靠卖药。2020年,他们的营收为18.32亿元,同比增长262%。2018年至2020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68%。
关键是看谁能先把高质量的盈利模式运行起来。
《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里有一句台词“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是我的领地。”这句话是形容BAT最好的方式。
2014年互联网才真正流行起来。有投资者算了一笔账。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该路线的总融资额将近
腾讯背后是计划中的微医、圆心科技、丁香园、医联体等。还没有列出来。
如果这些独角兽成功上市,腾讯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阿里在互联网医疗方面也有很多布局。
2014年,阿里以入股和收购的方式进军互联网医疗。阿里健康成立后,阿里先后收购了多家大健康相关产业公司,入股体检机构爱康、美年大健康等。
百度的医疗故事是最曲折的。
2010年与好大夫在线合作,陆续推出医前智能问诊平台、百度健康、百度健康云等产品。2015年,百度医疗事业部成立。后来发生了“魏则西事件”,百度损失惨重。
医疗保健行业是个热门商品,李彦宏并不知道。当初靠着医疗广告,支撑了很多互联网公司。虽然百度在2017年取消了医疗事业部。但很快,百度卷土重来,全力以赴AI医疗。
今年6月15日,百度投票医药电商药师团。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百度从AI医疗到医疗设备再到互联网医疗平台公司的布局。
刘、王兴是互联网医疗赛道上的“后浪”。
2019年5月,京东健康从JD.COM集团独立出来。目前市值2000亿港币,是阿里健康的两倍。
在教育赛道上演“大撤退”的字节跳动,也是靠着buy buy买的土豪拿到了大健康领域的入场券。
今年9月,字节跳动先后投出《好心情》、《中美和谐》、《艾瑞奇迹》,分属心理学、妇产科、肿瘤学三大领域。一月初,字节跳动战略投资了松果医疗公司。
字节跳动2020年才进入健康领域,斥资5亿收购医学科普知识平台百科名医,再收购医疗公司Mo024科技。
,有趣的是,Mo024科技和郭颂医疗在股权渗透后都指向了吴海峰。这是一位在百度工作了17年,担任百度医疗健康业务负责人的老兵。
专注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也没闲着。2021年1月,美团上线“白寿健康网”。这也是美团继医美、购药、医疗等健康服务后布局的综合性医疗平台。
拼多多也在医疗边缘测试。将“医药馆”放在首页一级入口的中心位置,提供包括HPV疫苗预约在内的团购服务,加入华大基因在线核酸检测业务,提供部分基础药品零售服务。
如果问2021年互联网领域最流行的吃瓜人故事是什么,恐怕就是那些成就斐然的大佬们纷纷宣布辞职,都在奔向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
从互联网大公司在电子医疗领域的布局来看,大佬们早年并没有固守与生命科学的不解之缘,而是早已付诸实践。
,大厂的财力和医药电商的卖药人角色是不一样的。微医、医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也都在坚守初心。
正如春雨CEO王博士所说,在医疗的低频赛道上,各家在大海中占据自己的孤岛,向着自己的经营之路进化。
更多关于互联网医院平台盈利模式(互联网医院盈利运营模式)的请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