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孤儿入内蒙是哪年(三千孤儿去内蒙现在怎么样)
生活百科 2023-04-29 11:34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三千孤儿入内蒙是哪年(三千孤儿去内蒙现在怎么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三千孤儿入内蒙是哪年(三千孤儿去内蒙现在怎么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连续三年遭受大规模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锐减,直接威胁到全民生活。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托儿所收养的数千名孤儿因缺粮生活陷入困境。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周恩来总理、全国妇联康克清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人民政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生活并不宽裕的千里之外内蒙古草原的额济纳人(蒙古族,指母亲),敞开了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些需要哺育的汉族孤儿,用关爱养育了他们。在内蒙古草原上,牧民们亲切地称这些南方孤儿为“国家的孩子”。“内蒙古三千孤儿”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感人的篇章,其特点是互助友爱、血浓于水。(一)处于自然灾害困境中的全国各地,城乡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一些农村家庭别无选择,只能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周边城市,因为他们无法养活孩子。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孤儿院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救助压力骤增。由于粮食短缺,3000多名儿童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过早死亡的威胁。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在南方调研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要求当时正在北京开会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支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奶粉,以解燃眉之急。乌兰夫回到呼和浩特后,及时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会议认为,只是支援一些奶粉对于这么多南方孤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与其提供奶粉,不如把这些孤儿送到内蒙古自治区,让喜欢孩子的牧民来抚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乌兰夫内蒙古党委的这一决定上报给了周恩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危难时刻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受到了周恩来的赞扬,他特别告诉内蒙古自治区要照顾好和支持这些孤儿。于是,同样面临饥馑威胁、生活同样困难的内蒙古自治区,敞开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没有血缘关系的南方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为国家的建设者。爱无疆,爱无疆。《内蒙古三千孤儿》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活的悉心关怀,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2)为了让这些来自南方的孤儿在内蒙古得到更好的生活,内蒙古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款建设了10个大中型婴儿托儿所。1960年5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内蒙古卫生厅党组《关于1960年收容并入儿童工作的具体计划》作出答复,强调“希望你们迅速具体地抓好这项工作,务必带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坚强一点。”乌兰夫高度重视孤儿接收工作。安排自治区卫生厅、民政厅组成接收孤儿专门机构,部署各盟市相关部门做好孤儿接收抚养各项工作。它对这些来自南方的孤儿的衣、食、住、医、护等问题作出了周到细致的安排。1960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开始接收孤儿并进行安置。这些新孤儿不是直接送到牧民家里,而是先入住呼和浩特、包头、济宁等地的托儿所。经过两三个月的逗留,这些来自南方的孤儿能够完全适应I的气候、环境和饮食 如果发现收养人没有照顾好孩子,工作人员会找到另一个合格的家庭来收养孩子。3000名孤儿到达内蒙古后,草原上无儿无女的牧民将他们收养在托儿所。牧民把孤儿接回蒙古包,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他们,教他们说蒙古语,学骑马,打猎,给他们提供上学的机会。从此,这些“乡下孩子”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些家庭收养了一个,另一些家庭收养了两个,举着黄旗的蒙古族卫生工作者张凤仙收养了六个孤儿。在困难时期,养活六个孩子很难。张凤仙吃苦耐劳,在商品短缺、物质匮乏的艰难岁月里,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受苦。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尽力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她抚养的孩子长大后,一个考上了南京气象学院,一个考上了南开大学。两个男孩参军,被提升为军官;两个留在了草原,当了干部。张凤仙去世后,六个孩子为了报答她的恩情,打破了蒙古族不立墓碑的习惯,为老人立了墓碑,以此来感谢和缅怀草原母亲的恩情。(3)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来自南方的幼儿的身心健康,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儿所招收和培养了一批保育员,保育员主要是一批18-40岁左右,有一定文化,身体健康的蒙古族青年妇女,还有少量汉族妇女。由于任务紧急,有些护士没有读过书,但经过培训后都达到了初级卫生工作者的水平。部分盟市托儿所建立了相关制度,并印制《给母亲的一封信》介绍育儿方法和病儿护理知识。在托儿所里,这些年轻的蒙古族妇女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对待这些“乡下孩子”,全心全意地为这些年幼的孤儿奉献。它们成为草原上最美丽的花朵。19岁的杜是其中一名年轻的护士。独贵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她4岁时,父母双亡。独贵玛是月经期带大的,分配到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保育院。她成了28个孩子的Eji。这些孩子中最小的不到一岁,最大的只有5岁。面对这些来自南方的孩子,4岁时失去父母的杜对他们的处境深有同感。白天照顾他们吃喝,晚上值班。夜班最难熬。根本睡不着。一个醒了哭,其他的也跟着哭。孩子生病的时候,独贵玛会独自骑着马,冒着被饿狼包围在草原里的危险,在刺骨的寒风中狂奔几十里去请医生。在杜的精心照料下,28名沪籍孤儿无一因病致残,无一死亡。在缺医少药的时候,人们经常挨饿,这是一个奇迹。共和国没有忘记这片草原额济纳旗的卓越奉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独贵玛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人民模范”荣誉称号。60年过去了,这些“国家的孩子”如今已经500多岁了,在儿女的陪伴下,沐浴着祖国大家庭温暖的阳光,生活着。他们中有医生、工程师、士兵、教师、国家干部和牧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生活在内蒙古各地,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回到南方并找到了他们的亲戚。“三千孤儿进内蒙古”的历史故事背后,是超越民族、地域、血缘的大爱,生动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的深情血脉。这个网站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一键举报。更多三千孤儿入内蒙是哪年(三千孤儿去内蒙现在怎么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