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读后感800字(巴菲特写的书籍)
巴菲特传读后感800字(巴菲特写的书籍),新营销网红网本栏目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巴菲特传读后感800字(巴菲特写的书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他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却一生保持着简单低调的生活方式,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守财奴。他有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一生拒绝使用电脑进行办公室工作,但他已经为数以万计的客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并在美国创造了许多百万富翁。,人们把他奉为投资界的神,甚至称他为“先知”。
无论投资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在千变万化的经济形势中保持冷静,不断获得财富。他的个人财富继续以平均每年28%的惊人速度增长。2008年,79岁的巴菲特在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上以620亿美元的财富击败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传o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这本书是巴菲特的第一本传记,其作者罗杰洛温斯坦拜访了包括巴菲特的亲戚和最好的朋友查理芒格在内的许多朋友。它是记录巴菲特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传奇经历的重要书籍,也是我们解读巴菲特成功投资之路的重要蓝本。
个人经历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奔跑。
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西岸的奥马哈。
这个蓝眼睛、皮肤白皙、脸颊经常发红的孩子,从小就痴迷于数字。他会坐在马路上,静静地看着门前的车流,记下过往的车牌号,甚至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商业头脑。
5岁时,他在家门口的过道里摆摊,向路人兜售口香糖。后来改成卖柠檬汁了,地点也改成了繁华的街角。
他6岁的时候,晚上会挨家挨户卖批发的可口可乐。
9岁时,他开始对饮料品牌进行市场调查,试图找出哪种饮料的销量最大,哪家公司的业务最好。
巴菲特从初中开始送报纸,高中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甚至在大学坚持送报纸,成为一名经理,承接报纸业务。
巴菲特是家中的老二,也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母亲,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为人随和,是公认的贤妻良母,有很好的“经济头脑”。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严肃善良,但对巴菲特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巴菲特的父亲是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小时候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他从小就对炒股产生了兴趣。
1950年,在大学毕业之前,巴菲特读了本杰明格拉哈姆著名的投资书《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启发了他,让他发现真正的投资方式是价值投资。
巴菲特作为研究生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巴菲特终于领悟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他的投资业绩大有起色,个人财富从大学毕业时的9800美元增加到14万美元。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从1957年到1969年的13年间,他取得了30.4%的年均回报率,远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8.6%的年均回报率。此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2500万美元。
后来巴菲特解散了公司,因为股市太狂热了。
之后,市场稳定后,巴菲特重返股市,通过拥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大量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
从1965年到2007年,它实现了4008倍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了标普500指数68倍的收益率。同期p指数。其良好的表现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15美元推高至惊人的13万美元。
2008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增至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成功的三大要素
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拉哈姆曾说过,投资需要三种品质理性和智慧;改进管理方式;毅力,这些巴菲特身上都有。
第一,巴菲特说,“当别人贪婪或者害怕做决定的时候,理性很重要。”
在股票投资领域,很少有人有能力获得长期回报,所以大部分都是短线操作。
,巴菲特看到了价值投资理论的价值,并坚持不懈。,在多年的投资和管理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极简投资模式和投资风格,善于进行长期和长期投资,并从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准确评估。
所以,在巴菲特身上,他的开放格局,高瞻远瞩的眼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思维,才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正是利用价值投资的原理和股票投资与企业并购双管齐下的模式,巴菲特在1965年重返股市后,开始阅读每家公司的年报,不断挖掘低价值公司的股票,然后一点一点地蚕食和收购,利用自己强大的背景或完全控制,或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合伙人。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潜力巨大的企业不断被推向日进斗金的境界。
比如,综合分析,在收购美国运通时,巴菲特认为美国运通并没有衰落,尽管在肯尼迪遇刺后,其股价一度从60美元跌至49.5美元。
巴菲特仍然坚信美国运通的潜在价值,坚持自己的判断,丝毫不动摇。并投入其见证担保,企业终于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1967年,美国运通的股价飙升至180美元,在
顶峰时它占到巴菲特合伙公司投资组合的40%份额。
当年仅仅投入1300万美元,如今巴菲特轻松地赚到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
这正是巴菲特不过分看重企业股票表面上价格,更看重的是股票背后的整个企业的经营状态、品牌价值和长期的发展前景的实例。
巴菲特高瞻远瞩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经营体系,运用大局观使整个公司依然处于绝对的盈利状态。
是啊,一个有整体思维的人,也必定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从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开始,巴菲特利用一家公司为背景,在市场上纵横捭阖的战役中,他先后兼并和控股喜诗糖果公司、国家雇员保险公司、富国银行、迪斯尼公司、《布法罗新闻报》和《 》,还包括可口可乐公司、所罗门兄弟公司、美国航空公司、吉列公司等国际大鳄。
这些公司最初接手和整合的过程中,都曾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巴菲特完善的投资组合弥补了企业危机时期存在的风险。
第二,巴菲特身上最出色的优点便是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坚韧的人,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布法罗新闻报》是巴菲特投身传媒领域收购并经营的第一家媒体,这家企业在最初的经营过程中曾遭遇到工人 、竞争对手刁难,甚至当地政府偏袒一方的困难处境。
在经营《布法罗新闻报》时,巴菲特还曾一度被指控垄断市场官司缠身,并接受政府调查。
面对法庭的指控,政府的刁难。巴菲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始终以冷静温和的态度面对问题,最终扭转了整个局面。
结果是,竞争对手在高昂的成本危机中宣布 ,《布法罗新闻报》真的实现了在当地市场的霸主地位。
另一个实例是,巴菲特一直长期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在股票上涨到几十倍的情况下也不抛售套利。
甚至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一度上涨到十几万美元的情况下,他仍然稳坐钓鱼台,只因为他对自己的公司发展前景拥有绝对的信心。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巴菲特不为所动,即便在他身边的亲人都开始抛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套利的情况下,他依然默不作声。
在自己的理念面前,巴菲特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
他始终以股东利益为重,在曾经的企业并购案中,不管是面对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还是《 》的股东,他都承诺会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帮助董事会稳定公司长期的发展利益。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一度因为忽略海外市场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改革而出现种种危机,但巴菲特更看重的是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所以他从未放弃持有可口可乐股票。
巴菲特的始终坚持的一条投资哲学就是选对了股票,而且这家公司一直情况良好,你只要一直拿住股票就行了。
尤其是在1966年股灾来临之前,华尔街的投资如同洪水一样泛滥,越南战争把股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基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创立,道琼斯指数突破了1000点大关。
巴菲特面对股市狂热到丧失理性的增长,果断宣布解散自己的投资公司。
果然到了1966的春天,股市的急剧下挫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这便是巴菲特坚韧不拔的性格的极致体现那就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只做自己了解的事情,从来不拿股东的资金去投机。
一如他曾经在写给股东的信中所言“在大众贪婪时,你要恐惧;在大众恐惧时,你要贪婪。”
为此人们在股票投资方面出巴菲特价值投资观的要诀是
不理睬宏观经济的趋势和他人的预测,也不理睬人们对未来股价变化的预测。只注重公司的长期价值,即关注股票在未来可以带来的收益大小。
永远只买自己能看懂的股票。如果你对某个领域不熟悉,你就无法进行准确的估值。
要找对待股东的钱像对待自己的钱那般认真的管理者。要非常详细地研究股票的招股说明书和竞争对手的前景。要相信自己的大脑,不要道听途说。
如果用这样的 来分析,大部分股票仍不尽人意,那就不要理会它们。
巴菲特式的管理哲学大道至简
巴菲特的格言是不值得干的事情就不值得好好干。
意思是在不值得干的事情上不要浪费功夫,他不喜欢拖拖拉拉的办事方式,也不喜欢拉锯战一样的讨价还价。
他的谈判风格是想好一个价格,要么成交,要么走人,不过他一旦决定就绝不改变初衷。
许多首席执行官经营目标并非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报告数字的最优化。
巴菲特警告说“强调会计数字好看而忽略实际经济增长,长此以往只能是鸡飞蛋打,一事无成。”
巴菲特一直希望凯威特广场14楼能再安静点儿,再简单点儿,再朴素点儿。这里正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球总部。
尽管它已经跻身《财富》全球500强了,但在80年代后期总共只有11名员工。包括两名秘书、一名接待员、三名会计师、一个股票经纪人、一个财务主管、一个保险经理、一个助理格拉斯蒂凯瑟和她的老板巴菲特。
伯克希尔哈撒韦没有律师、没有战略规划师,没有公共关系部门和人事部门,也没有门卫、司机、信使或顾问等后勤人员。更没有现代金融企业里坐在相连的电脑终端面前的一排一排的分析师。
巴菲特信奉的是一个机构精干的组织会把时间都花在打理业务上,而不是花在协调人际关系上。
巴菲特的人生哲学生活素简,适得安恬
巴菲特总是喜欢固守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同一座城市,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简单追求。他从不逾矩。
巴菲特喜欢打桥牌、喝可口可乐、吃薯条,喜欢自己做爆花米吃,他对这些事情的爱好绝对不在赚钱之下。
他喜欢过波澜不惊的日子,在他自己习惯的时间起床,然后在阳台上晒晒太阳。
他的早餐也很简单,香肠、三明治,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的早餐中还有一盒香草冰淇淋。
巴菲特的房子老旧,装修也很简单。他终生住在奥马哈一座小楼里,穿着最简单的西装,自己做自己的司机,甚至在很多时候一些人把这个世界首富真的当作了一名司机,但他对这些事情不以为然。
巴菲特终生最大的一笔私人开支是购买的一架二手直升飞机,供他在世界各地参加各种会议,处理公司业务,会见各界要员时使用。
曾经,巴菲特的妻子苏珊说只要给他一支铅笔,一支60瓦的灯泡,他就能够在一间房子里待一辈子。
这正是巴菲特的独到之处,也是他成为世界首富、商界奇才的非凡之处。
他拥有自己简单的快乐,和任外界任何因素都无法摧毁的强大而又丰富的内心。
可以说,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正是巴菲特成就自我的迷人之处。
巴菲特的财富观把财富用在对的地方
1980年,巴菲特在《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上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抨击富豪们穷奢极欲的生活。
在巴菲特看来,大批财富,包括他自己的财富,代表的是一堆“承兑支票”,最终是要造福社会的。
他把攻击的炮火对准了富豪郝斯特,因为其把大量财富挥霍在极尽奢华的西蒙斯城堡上,占用了“大量本可以用于其它社会福祉的人力和物力”。
巴菲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经济依赖这种令人生厌的因素,这样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纯洁”。
最重要的是他希望自己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能过上正常、独立的生活,这促使他停止给孩子们提供经济支助。他担心给孩子们提供帮助会毁了他们的前程。
有一次,当女儿苏珊需要20美元在机场停车时,她都必须给父亲带回发票。
当巴菲特给孩子们贷款时,他们要签署贷款协议,白纸黑字要写的明明白白,完全公事公办。
巴菲特令人尊敬的最大地方就在于,他从来不把财富当作私人享乐的工具,而是认为财富是一种社会资源。
他拒绝将财产死后留给子女,认为那是一种对子女的危害。他不喜欢豪宅别墅,只喜欢吃最简单的汉堡,他的吝啬是一种对自己的吝啬。
2006年,巴菲特将自己的85%的财产,相当于38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在今天,阅读《巴菲特传》对我们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巴菲特个人经历的励志之处就在于,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立精神,和从儿童时期就树立的人生梦想。
他一直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自我奋斗,上下求索。哪怕成了世界首富,也依然坚持着个人朴素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这并不是拥有财富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对巴菲特来说,创造财富是一项快乐而有趣的事业,并由此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无数的福祉,这才是他追求财富的真正意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利益喧嚣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为攫取财富而疯狂,并对富豪们顶礼膜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巴菲特的身上,他的道便是他朴素主义的价值观,是他身为世界首富依然敢于向富豪们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宣战的勇气,是他在拥有财富之后又敢于放弃财富的大道为公的精神。
作为普通人,阅读《巴菲特传》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他获得财富的智慧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一直所坚持的理性精神,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做人的洁身自好、做事的理智果断、决绝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因为这些东西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智慧,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和值得拥有的永恒财富。
相关文章
十大巅峰网游小说(十大公认网游小说神作推荐)
百度网盘登陆入口(百度网盘共享群的正确使用方法)
恶人传评价(《恶人传》以暴制暴成了救赎)
百度网盘登录入口(百度网盘安装方法)
番禺中学排名(番禺区热门学校盘点)
马路标志(交通安全标示大全及图解)
苹果序列号是哪个(iPhone序列号知识扫盲)
故宫太和殿介绍(故宫的太和殿为什么叫金銮殿)
东营人均gdp(中国人均GDP前15强城市)
陆贞原型(陆贞传奇的原型各个奇葩)
硫酸铜什么颜色(硫酸铜的用途与危害)
小米平板4参数(小米平板4参数全曝光)
更多巴菲特传读后感800字(巴菲特写的书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文章,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