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防治有道,症状明晰
玉米粗缩病,一种对玉米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的病害,其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此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大手段,同时了解其症状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在农业防治方面,我们提倡减少春玉米的种植,以切断毒源传播途径。抗病品种的选用也是关键,不同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所差异。调整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以减少发病程度。清除杂草、减少中间寄主,也是防止灰飞虱迁移为害的有效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合理浇水,防止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在化学防治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处理玉米种子,以驱避灰飞虱。在灰飞虱若虫高峰期,对麦田及路边、沟内的杂草进行喷雾处理,确保水量充足,喷匀喷透。对于玉米田用药,可选用扑虱灵或吡虫啉与病毒A混合喷雾,每隔3-5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感病初期,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加入玉米专用液肥进行混合喷施,抗病毒制剂的使用关键在于“早”。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该病在玉米生长的整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但苗期感染的几率最高。染病后的玉米植株在5-6叶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包括病苗浓绿、叶片僵硬、宽短而厚,心叶无法正常展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节间粗短、顶部叶片簇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多数不能抽穗结实。病株的根系较正常植株少而短,很容易被从土中拔起。
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手段,同时了解其症状表现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