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篇章
面对Ⅰ~Ⅱ期的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尤其是那些边界清晰、一目了然的患者,我们应迅速进行肉眼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当这些肿瘤位于哑区时,我们可以连同脑叶一起切除,对于残留的肿瘤部分,术后可以选择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作为补充。对于那些更为复杂的病例,如间变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以及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等,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在这些治疗方法中,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决定患者术后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脑半球胶质瘤的280例病例,全切除或近全切除的比例达到了80%,手术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效果尤为显著。
对于恶性胶质瘤,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放疗耐受性,我们在进行局部放疗时多采用高剂量分割照射(HFRT)、肿瘤室内放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等高阶技术。HFRT能够在不引发放射性坏死的前提下,将传统放疗剂量提升至70.2~72Gy,大大提高了对恶性肿瘤的抑制能力。配合I123或I131的立体定向植入(间质内放疗)以及后续的HFRT,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外部照射和化疗组合。关于儿童恶性胶质瘤,术后三年内脑脊液播散率及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7%和69%,两者也可能同时发生。术后对儿童进行预防性全脑脊髓照射(CSI)以及局部额外照射是十分必要的。对于GMB和AA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反应率在40%~80%之间。通过大剂量多药物联合化疗,以及辅以自体移植,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化疗的副作用。
(二)预后展望
肿瘤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病理性质、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以星形细胞瘤为例,其5年生存率为52.2%,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则较低,为7.9%。美国儿童肿瘤联合调查组(CCG)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GBM儿童患者,根治性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的5年期无肿瘤进展生存率(PFS)差异显著。
未来的治疗之路仍然充满了挑战与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