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面对X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有时会被告知存在肺气肿的情况。这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肺气肿到底是什么。肺气肿实际上是一种病理诊断,指的是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异常持久扩张,同时伴随着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的损伤。这种情况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较为常见。
肺气肿的成因主要源于长期吸入各种有害粉尘和气体。例如,吸烟以及长时间处于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作环境,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粘液腺分泌旺盛,产生痰液。痰在气道内流动,刺激气道周围神经,引发咳嗽反射。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还会导致肺泡破裂,相邻的肺泡大量融合形成肺气肿。如果多个肺气肿进一步融合,甚至可能形成肺大泡。
肺气肿患者常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如果咳嗽情况严重,可能导致肺气肿的代偿功能广泛受损。面对肺气肿,早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等症状,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肺气肿患者,首先需要严格,特别是那些长期吸烟的人。从事煤矿挖掘、采石、陶瓷加工等职业的人员,在工作场所要做好防尘处理,并佩戴防护口罩。如果症状频繁出现,如咳嗽、咳痰、气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估肺功能损伤程度。
一旦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重保持呼吸道畅通,可采取药物治疗和呼吸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常用的祛痰药有盐酸氨溴片、羧甲司坦片、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帮助缓解支气管痉挛。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支气管舒张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如果症状未明显改善,可考虑使用双长期支气管舒张剂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用药,并加强营养支持,摄入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练习等呼吸功能锻炼也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和肺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