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狭窄:揭示其背后的病理机制与生育挑战
输卵管狭窄是慢性盆腔炎的一种病理表现,特别是输卵管炎所导致的。这一病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不适,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生育问题,如不孕和异位妊娠。
当慢性输卵管炎发生时,输卵管会出现肿大,伞端部分或完全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疤痕粘连。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或闭锁,进一步引发输卵管积水或脓液。甚至盆腔也会充血、积液或脓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结核病灶的破坏性作用,输卵管结核后组织会受损,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即使治愈后,病变部位也会形成钙化或疤痕,管腔狭窄,严重影响生育功能。
输卵管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多项生理功能。它们不仅输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还提供精子储存、获能、顶体反应和受精的场所。输管的长度在6至15厘米之间,由粘膜、环状平滑肌和浆膜构成。其结构分为伞部、壶腹部、峡部和间质部。其中,壶腹与峡部的连接以及峡部与间质部的连接是管壁较厚、管腔变化较大的部位。
由于输卵管结构精细,与铅笔的厚度相当,因此很容易发生阻塞和狭窄。这些阻塞可以由炎症、腹部手术或纤维粘附引起,使输卵管粘连在邻近组织上,导致输卵管变形或活动受限。输卵管炎病史与不孕症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三分之一的参与不孕症评估的妇女表现出子宫或输卵管的异常症状。阻塞或损伤的输卵管可能导致不孕,因为阻止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或卵子到达子宫。
对于部分输卵管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选择。但如果手术可能性较小或手术不成功,体外授精成为了一种替代方案。输卵管手术是一项较大的手术,需要全身并持续数小时,且需要使用显微镜。手术成功率根据堵塞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阻塞发生在间质部(靠近子宫端),成功率约为45%;如果堵塞在伞部(靠近卵巢端),成功率则为20%-25%。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输卵管手术后,异位妊娠的风险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