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病变过程,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不良生活习惯累积的结果。这其中,过度饮酒、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以及脂肪肝控制不力是最主要的诱因。从全球视角来看,欧洲和美国国家最常见的肝硬化原因是酒精相关,而在我国,慢性肝炎的问题更为突出。
长期慢性肝炎的病情若不能及时控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这些坏死的肝细胞会逐渐形成肝硬化。肝炎病毒有多种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在乙肝的检测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荧光检测法,由Shikatu医生在1974年首次发现,这一方法为后续乙肝患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基础。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0%至20%的慢性发展过程中表现为HBsAg持续阳性,肝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在肝脏内持续繁殖,引发淋巴细胞在肝脏中的持续渗透,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这些细胞在清除病毒的也可能导致肝细胞变异、坏死。如果这个过程反复发生,就会引发肝硬化。据统计,约68%的丙型肝炎也有慢性发展过程,其中30%的后期会发展为肝硬化。
除了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炎后期可能引发肝硬化外,脂肪性肝炎也可能导致肝硬化。最新研究表明,约20%的脂肪性肝炎后期会发展为肝硬化。更令人关注的是,有70%的肝硬化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到NASI等因素。
我国某省级医院对82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后期肝硬化患者占61.17%,酒精性肝硬化占8.8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占18.45%,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肝硬化占2.3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占3.76%。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可以看到乙型肝炎后期产生的肝硬化比例有所下降,而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人们通常认为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不仅需要关注乙肝的控制,还需要重视酒精和脂肪肝的控制。这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