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口吃,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语音节奏混乱、某些语音或单词的重复、中断、阻塞,使得孩子的语言不流利。伴随的,可能还有跺脚、拍腿等动作。除了语言上的困扰,这样的孩子往往还会表现出胆小、退缩,甚至自卑等情绪障碍。那么,我们该如何关照这些孩子,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呢?
对于口吃的孩子,首先要避免给他们过大的压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鼓励而非苛责他们。在与孩子交流时,避免大声催促或责骂,不要把他们与别的孩子比较,对他们的要求应适度。
语言学习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他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电视场景中,若出现口吃情节,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模仿兴趣可能会让他们模仿和学习。对此,家长需特别留意。
与孩子交谈时,应鼓励他们面对父母和老师,帮助他们树立大胆面对他人的健康心理。教育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多接触人,改变过去孤独沉默的坏习惯,加速心理倾向的转变,从而改变语言和精神面貌。
除了以上的建议,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还应注意说话的艺术。除了语速要慢,还要以和蔼的眼神作为语言的情感和灵感,让孩子消除紧张,为语言的顺畅创造条件。
家长在孩子的学语阶段要尽量避免吵架、扔东西、互相骂等过激行为,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口吃治疗具有时间性,最佳治疗期通常在6岁前。一旦发现孩子有口吃的倾向,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如有必要,可能需要给孩子服用一些稳定情绪、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
参考资:《儿童心理百科全书》,书中全面解析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包括如何应对口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提高语言智力等10种方法。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面对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