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动性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教育干预、家庭咨询和药物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控制多动、冲动和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降低环境中的视觉、听觉等无关刺激,帮助患者学会保持注意力集中。通过自我指导技术,如“一慢、二看、三行动”的自我提醒方法,来引导病儿逐渐调整行为。
教育干预在多动性障碍病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合并学习障碍,都应给予个体化的特殊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个别辅导和社交能力训练,帮助病儿逐步适应学习和社交环境。参加专门针对多动性障碍的团体辅导也有助于病儿融入集体,增强自信心。
家庭在多动性障碍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家庭成员应全面了解疾病特点、药物治疗及预后、行为矫正和情感支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专业人员可为家长提供全面的咨询,并成立家长互助组织进行团体辅导,共同为病儿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药物治疗方面,虽然存在争议,但在严格诊断的基础上使用,同时结合教育干预、行为矫正和家庭咨询等其他手段,可以有效治疗多动性障碍。常用的药物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异妥因()和右旋等。其中,哌甲酯最为常用,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对大约60%~80%的多动性障碍儿童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失眠等。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对于伴有癫痫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对于多动性障碍,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保健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这些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教育干预、家庭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病儿逐步适应学习、社交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