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异位性皮炎”这个词汇时,或许会感到陌生。它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异位性皮炎究竟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在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又被称为婴儿湿疹。其皮疹特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渗出型和干燥型。那些肥胖且体质容易渗出的婴儿更容易出现渗出性湿疹。从脸颊开始,红斑、丘疹、水泡等迹象逐渐显现,甚至伴随渗出物。而干燥型的皮疹则常见于瘦弱的婴儿,皮肤浅红或深红,出现密集的小丘疹,没有水泡。由于皮肤干燥,表面没有显著的渗出迹象,而是覆盖着灰白色的糠状鳞片。这些皮疹常常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长时间的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浸润、肥厚、皲裂等现象。
到了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症状则有所不同。湿疹型皮损表现类似于成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水泡等融合成片,皮肤变得干燥,并覆盖上灰白色鳞片。还有一种痒疹型的皮损表现,全身散发痒性丘疹,多发生在四肢伸侧及背部。这些丘疹干燥、表面粗糙,陈旧者则变得小而硬。患者常常因为剧烈的瘙痒而抓破丘疹,导致抓痕、血痂等。
到了青年及成人期,如果患者有婴儿期或儿童期的异位性皮炎病史,那么他们的皮肤损伤通常出现在四肢屈曲、颈部、前额、眼睑、手背等部位。病变有限,皮疹多为苔藓样或浅红色丘疹片。表面可见细鳞片附着和色素沉着。患处瘙痒严重,常因瘙痒而引发感染。病程慢性,病情时轻时重,最终可逐渐愈合。
异位性皮炎除了对皮肤造成损害外,还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气质。面对已经出现的伤害,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毕竟,不良情绪只会让身体疾病更加严重。我们切忌用手抓挠皮炎患处,以免引发感染。希望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关注和照顾自己和他人的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