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新生儿的黄疸?这是家长们需要向专业医生请教的问题,同时也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一起详细了解。
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孩子的面部、躯干和四肢会出现轻度黄染,但这种情况在一周内会自然消退,被称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
有些新生儿的黄疸表现非常轻微,几乎难以察觉。而有些则表现得非常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半个月甚至20天以上,表现为黄疸滞留。特别是在早产儿,或有头颅血肿和窒息史的新生儿中更为常见。只要宝宝喂养正常,精神活跃,排尿无异常,黄疸逐渐消退,这也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畴,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
如果孩子出生时就出现黄疸,并迅速加深,伴随嘴唇粘膜苍白、呼吸和心跳异常加快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母子血液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此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黄疸如果在出生后一周或几周内发生,并呈现进行性或间歇性加深,伴随发烧、灰白肤色、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存在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而若新生儿出生时无黄疸,但在出生后1-2周或更长时间出现黄疸,并呈现进行性加深,伴随着母乳喂养正常但大便颜色逐渐变淡,这可能是阻塞性黄疸的症状。此时需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
最严重的情况是,如果新生儿黄疸严重且持续不退,并伴随着嗜睡、无力吸奶、肌肉瘫痪等神经症状,说明血中的胆红素已经进入了大脑,与脑组织结合,严重损伤了脑神经。此时家长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否则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知识有很多,家长们必须做好早期发现和治疗工作。多了解、多关注,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长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切勿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