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体检对于盆底腹膜疝的诊断意义并不大,诊断主要依赖于特殊的影像技术。如同给身体拍摄精细的X光片,我们需要借助特定的造影方法来捕捉这一区域的微妙变化。
排便过程中的影像捕捉,即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腹膜疝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检查前的2至3小时,患者需要口服造影剂,然后在用力排便时,观察小肠和乙状结肠是否因疝而进入直肠阴道。这种检查方式曾由Mellgren等人在大量病例研究中,成功检测出19.0%的盆底腹膜疝病例。口服钡剂虽然有助于诊断肠疝,但同时也会增加小肠的重量,使其更容易进入盆腔,可能会提高假阳性率。
对于排粪造影无法确诊的部分盆底腹膜疝,盆底排粪造影盆底造影技术则显露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学者发现,部分乙状结肠疝患者在未经过排粪造影确认的情况下,通过盆底造影却能清晰地发现疝囊及其内容物。Bremmer等人对22例排便功能障碍明显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除2例无腹膜疝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疝。国内学者张胜本等人采用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等方法,能够明确地观察到疝囊及其内容物,如小肠或乙状结肠,甚至可以看到疝进入阴尾线以下。
当盆底腹膜疝伴有直肠脱垂或完全直肠脱垂时,除了病理性变化如Douglas窝加深外,脱垂的直肠前壁浆膜层会随着直肠层的脱垂形成疝。这种疝囊在静息状态下并不明显,但在排便和排便后会显著增大和加深,导致排便中断。结合盆底腹膜造影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直肠壁疝的疝囊。阴道盆底腹膜疝在盆底造影中表现为造影剂充满直肠阴道间隙,排便时会流入会阴,并进入阴道后壁。
对于盆底腹膜疝的诊断,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体检,还需要借助排粪造影、盆底排粪造影盆底造影等影像技术,以获取精确的诊断结果。每一种检测手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综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