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后,数十名幸存者的开放性伤口感染了气性坏疽。这是一种由梭状芽孢杆菌引发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但并非瘟疫,也非国家法定传染病,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气性坏疽主要侵袭那些肌组织广泛损伤的患者。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人畜粪便中,易于进入伤口。当人体抵抗力低下,如失血、失水或休克,尤其是当深层肌肉受损,特别是大腿和臀部,或发生开放性骨折或主要血管损伤时,气性坏疽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感染后,气性坏疽的病原体在伤口内生长,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这包括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等,可能导致病变迅速扩散和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毒素吸收可能引发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甚至直接攻击心脏、肝脏和肾脏,导致这些器官功能下降。
局部症状表现为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随后变为紫黑色,出现水泡。伤口内的肌肉因坏死而失去弹性,流出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液分泌物。全身症状可能包括冷漠、头晕、恶心、呕吐、高热、呼吸急促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气性坏疽的潜伏期为1-4天,通过伤口接触感染。虽然感染迅速,但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因为细菌无法在无氧环境中存活。对于所有开放性创伤,特别是那些严重污染、严重损伤的伤口,应及时进行彻底清创。
治疗方案包括积极治疗、严格隔离、清创引流、抗生素应用、高压氧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只要患者及时清创治疗,注意隔离消毒,气性坏疽就不会引发大面积传染病。
对于地震等灾害后的幸存者,应特别警惕气性坏疽的风险,并及时进行清创治疗。公众也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恐慌,因为气性坏疽并非不可治疗的疾病。正确的处理和及时的治疗是控制疾病扩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