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为什么是冯巩的徒弟,贾玲为何像姜昆
中国女喜剧演员太少了。比如最近播出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除了司文、赵晓晖、杨莉和双胞胎,只有几个表现一般的新人。放眼望去,能出招的女喜剧演员少之又少。女喜剧演员的数量少得可怜,就算把卖不出去的都算上。
纵观整个演艺圈,女星数量超级多。影视演员、歌手、模特都是女性多于男性。不仅是中年一代,还有新生代。任何一个表演班都有70%以上的女生。
那么问题来了女演员那么多,为什么女喜剧演员那么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容易从刚刚成名的新喜剧演员那里得到。她们已经很久没有经过考验了,以后还能不能一直做女喜剧演员还是个未知数。要理解“为什么女喜剧演员这么少”这个问题,就要从一个成名已久、影响力巨大的女喜剧演员来研究。
贾玲就是这样一位成名已久的女喜剧演员。
贾玲是标准的“80后”,82年出生,就像韩寒一样,是80后的象征。
和韩寒不同,贾玲没有从事文艺工作的父亲。她成长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贫穷和无聊充斥着贾玲的童年。她唯一能自得其乐的就是听相声。
当年没有德云社这样的相声团体,没有手机上层出不穷的喜剧节目。贾玲听相声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电视上的《曲苑杂坛》,一个是磁带上的相声集锦。
就这样听着相声长大,在没有任何文学熏陶的情况下,小贾玲对表演有着深深的期待。
从左至右贾玲的妈妈,小贾玲,贾玲的爸爸。
贾玲上初中后,对表演越来越感兴趣。
没有文学背景的贾玲妈妈,用善良理解女儿对表演的渴望。母亲提出让她的孩子参加艺术班。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正是这位普通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成就了贾玲这个中国喜剧的巅峰。
但因为家庭文艺基础薄弱,贾玲天赋一般。一心想要学舞蹈的小贾玲,因为先天身材不好看,选择了舞台表演作为退而求的选择。
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旦学了专业(表演、朗诵等),很容易陷入“虚荣心”。)那是可以上演的。这里说虚荣,并不是贬低贾玲,而是客观描述了那一代孩子的心理状态。他们一般的表现是疯狂上台,在大人的赞美声中刷存在感。
而他们疯狂刷存在感的舞台,只是十里八村举办的各种小演出。
今天这些满是土味和尴尬的破舞台,就是小贾玲磨练舞台经验,打下表演功底的战场。可惜因为基础太薄弱,从初中到高中一直连续表演的贾玲没有考上北电中戏表演班。
艺考失利的贾玲就像被霜打的茄子,失去了往日登台表演的热情。经过这次失败,她意识到以前的“虚荣”是靠不住的,小舞台的表演经验是走不出演艺之路的,正规的演艺大军是不接受小地方的本土演员的。
在贾玲最消沉的时候,积极支持她走上艺术道路的母亲又主动站了出来。
对母亲贾玲说,今年考不上也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
在母亲的鼓励下,贾玲振作起来,第二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因为有过一次惨痛的失败,贾玲这次报名时非常谨慎,特意报了一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戏剧表演相声班”。
最终,贾玲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修相声。
对于这段“误入相声专业”的经历,贾玲给出的说法是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搞笑的。
据贾玲说,她考上了“话剧表演”和“喜剧表演”。为了确认贾玲想读哪个专业,中戏招生办的老师给贾玲家里打了电话。贾玲妈妈接电话,用方言说“话剧”,被老师误认为是“喜剧”。
不管真相如何,贾玲确实学过中戏相声。
贾玲上大学的时候,正巧国产电影商业转型爆发,影视涉及的专业很吃香。学生到处拍电影赚钱。
而贾玲的相声专业,因为相声行业环境越来越差,连个像样的表演机会都难得,更别说火爆赚钱了。
毕业时,家人给她找了一份收入高且稳定的工作,但贾玲的专业却很艰难。
贾玲说,我想留在北京说相声。
这场景很像现在坚持去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催着孩子回家工作结婚的亲戚。
因为穷,贾玲只能住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这种地下室廉租房现在已经被禁止了,可以说是当时北漂必不可少的“穷人的乐趣”。虽然房租极其便宜,地下室阴冷潮湿,水电供应严重不足,最可怕的是人多嘴杂,墙壁不隔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远远谈不上安居乐业。只能说是活受罪。
贾玲留在北京的动力,不仅仅是相信相声是成功的,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的名气。这个人就是冯巩,当时为数不多的相声演员,也是嘉陵大学的班主任。
跟着冯巩四处当跑龙套的,每次演出赚点辛苦钱,回地下室吃馒头咸菜。
即使有冯巩的保护,贾玲还是得不到多少表演机会。当时相声行业整体跌入谷底,比贾玲大9岁的郭德纲此时也在温饱线上挣扎,更何况贾玲还只是个小徒弟。
最惨的时候,贾玲付不起房租,天天躲着房东,白天几乎不敢出门;冬天太冷了,每天烧不起暖气,就把捡来的报纸糊成厚厚的糊,当被套用。
当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就说那些大明星,想着自己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红。
挣扎了很久的贾玲,终于引起了冯巩的注意。
冯巩发现,这个农村姑娘,不是很有才华,却比谁都能吃苦,比谁都能努力。更重要的是,她真的爱。
相声,跟那些只拿相声当混体制工具的油头粉面不一样。
渐渐地,冯巩开始给贾玲争取更多的演出机会,她的报酬也越来越高。但贾玲没有像某些春风得意的人一样,一有钱就马上挥霍,四处得意忘形败德行。
老实的贾玲,把跟师父演出赚到的钱全都收起来。过了很久以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上万块存款了,这才搬离艰苦的地下室,住进了干净温暖的单人间。
虽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贾玲的相声事业依然不理想。
转眼贾玲26岁了。对于一个北漂女演员来说,已经算是高龄了。一份跟在冯巩身后赚点演出费的工作,对奔三之年的贾玲来说根本不叫事业。如果继续这样熬下去,未来要怎么发展,要怎么生活,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这些贾玲想都不敢想。
她敢想的是,当年宋丹丹29岁才上春晚,我还有时间可以奋斗。
那时的贾玲年轻漂亮,身材纤瘦,有个男朋友。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笑,贾玲开始故意增肥。后来增肥很成功,男朋友也永远离开了她。
看着“胖若两人”的贾玲,家人们也都很难接受,纷纷劝她早点离开北京相声圈,回家踏踏实实过日子。
但贾玲不死心,她一定要干好喜剧这一行不可。
终于,贾玲迎来了事业上的重大转机白凯南。
今天因为白凯南抄袭张博洋的段子,这个人的名字我们不太愿意提起。不可否认,在贾玲事业起飞的道路上,白凯南是极其重要的僚机,是不可或缺的伙伴。
贾玲&白凯南这对搭档,凭借新鲜的表演风格和扎实的舞台功底,一举夺得相声大赛三等奖。
与此,曾经亲手把赵本山送进春晚的姜昆,给贾玲打来电话,表达了对贾玲作品的认可。
姜昆说,我会给春晚推荐你的。
贾玲不仅得到了参选春晚的机会,还做得非常出彩。仅在初审环节,贾玲白凯南就说完了整段相声,把在场领导逗得捧腹大笑。
要知道,其他人来初审,都只是比划一下,听听领导意见而已。
眼看就要登上春晚,贾玲却没敢跟家人提前说明。
原因很简单她怕临时出问题,上不去,让家人空欢喜一场。
最终在即将登台的前5分钟,贾玲火速给家人打电话,让他们准备在电视里看自己。
深知贾玲吃了多少苦的家人,看着贾玲在电视机里说着春晚相声,一声也笑不出来。贾爸爸坐在电视机前,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上春晚以后,贾玲以为自己要火了,做足了各种心理准备。
但很意外,贾玲并没有火。
据贾玲自己分析,上了春晚却没火,是因为她的节目被安排在0点以后。那个时间的观众不多,节目影响力不大。
但实际上,是贾玲白凯南这对组合的气质,注定不会大红大紫。
人们可能会看到他们,会被逗笑,看见会觉得脸熟,但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期待他们新的节目。
好容易登上春晚的贾玲,需要一个新的战场。这时,《百变大咖秀》来了。
应湖南台导演邀请,贾玲参加当时还是新节目的《百变大咖秀》。
在节目中,贾玲展现了惊人的模仿天赋,搞笑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所熟知。
原本只是特邀嘉宾,因为表现过于出色,贾玲被节目组签成了常驻嘉宾。
随着《百变大咖秀》火爆热播,贾玲的人气一路飙升。再加上之前相声大赛、春晚积累的老观众,贾玲终于成为了喜剧界的一线笑星。
终于“红了”的贾玲,并没有原来想象中的那种兴奋和喜悦。
由于在《百变大咖秀》的表演过于搞怪,师父冯巩提出了严厉批评。
很多主流相声圈的朋友,因为贾玲走上搞怪路线,也都选择敬而远之。
贾玲一度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录制《百变大咖秀》。思量再三,贾玲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爱说啥说啥吧。毕竟大家只看到贾玲搞怪的丑样,没有看到她吃苦十年的辛酸。
后来贾玲越来越胖,人气也越来越旺。从《百变大咖秀》到《欢乐喜剧人》再到《王牌对王牌》,一个个金牌综艺与贾玲互相成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人们谈起中国喜剧的时候,男演员第一个想到沈腾,女演员好像只能想到贾玲,再多一个就是贾玲的跟班张小斐。
可惜的是,当年全力支持贾玲学艺术的母亲,早就去世了。
母亲没能活着看见贾玲的巅峰成就,没能亲眼看到女儿登顶中国喜剧一姐,没能体验到当一个一线明星的妈妈是怎样的感觉——这是贾玲最大的遗憾,是终生都不可能抹掉的心伤。
在小品《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就像周杰伦致敬母亲叶惠美一样,把妈妈的名字写进了作品里。
舞台上,贾玲哭泣着对远在天国的母亲说“咱家有钱了,好多好多人喜欢我,我好想你。”
这个小品,看哭了几千万中国人。
冯巩提携,姜昆推荐,白凯南助阵——这些固然是贾玲成功路上的重要因素。但这些,都比不上贾玲母亲的两次出手
一个与文艺完全不沾边的家庭,母亲义无反顾地主动让孩子学艺术。
一个艺考失败的农村女孩,母亲义无反顾地鼓励孩子再考一年。
不为大人自己的面子而改造孩子,一心只愿成全孩子哪怕听起来不太靠谱的梦想,这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无私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