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伯邑考被剁为肉饼有历史依据吗-,姬昌为什么

生活百科 2023-04-28 15:18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凌轩《资治通鉴》详解第十五章,坐标《卷一周纪一》

  著名的杨乐将军,唯一会被后人记住的,就是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这肉不是他儿子给他的,是他儿子的肉做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杨乐贾”的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简单地说杨乐是受魏文侯之命去攻打中山国的。打了三年仗,孙中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把孙中山的杨乐之子乐书做成人肉,派了一个带着乐书人头的密使去杨乐,但杨乐当着密使的面喝了一大碗。得知这一消息,孙中山认为杨乐是打不垮的,于是放弃了这座城市,投降了。

  我们听说过姬昌喝了博一烤的丸子汤,然后博一烤的丸子变成了兔子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杨乐贾”事件是真实发生的。我在这里,主要是整理一下这个故事中一些有疑问的地方。

  关于这个故事有许多疑问,例如

  为什么乐书在中山?乐在孙中山的官职是什么,为什么被杀?孙中山为什么要把乐书做成馒头,为什么要送给杨乐?为什么杨乐喝他儿子的肉?杨乐喝了儿子的肉后,中山会为什么要投降?大概有五个疑惑。只有解决了这五个问题,才能使贾的故事完全合理化。,这五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先来看《东周列国志》【注1】的解释

  为了攻打魏文侯的孙中山,黄寨推荐了在魏被解雇的杨乐为元帅。杨乐的长子乐书在中山国做官。他曾招募杨乐为中山国,但杨乐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中山国难是一件大事。杨乐率军入地,大败孙中山军,于是孙中山君让乐书劝退杨乐,却被杨乐喝斥,而不是教乐书劝降孙中山。

  蜀国假装答应,并要求他的父亲推迟攻击,于是答应停止战斗一个月,而中山一再拖延时间,使三个月没有攻城。魏大臣皆言欲造反,不得不加紧攻城,但中山城厚,已攻了几个月。中山大夫公孙蛟出主意,把乐书绑在城头上,逼杨乐撤退,但杨乐不为所动。

  孙焦认为杨乐迟迟不攻,又认为杨乐担心乐书,于是劝中山子杀了乐书,用做肉的方式送给杨乐,认为这样会让杨乐过于伤心,不愿意打仗,这样中山军就可以趁机打败杨乐。,杨乐看到肉汤的背后没有悲伤,竟然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下去。中山军得知此事后,知道杨乐的意志不可动摇,为免城破后受辱,上吊自杀。公孙蛟只好开门投降,被杨乐杀死。

   103010勉强凑齐了故事,但他的陈述本身有三个问题

  第一,他没有很好的解释上面提到的第四个疑点,因为如果按照小说的说法,孙中山的国家崩溃是迟早的事,杨乐根本不用喝儿子的肉汤,除非是因为牙疼。

  ,小说中的许多解释缺乏历史依据,如说是魏人、公孙郊的贡献等。都是小说家为了剧情的流畅而发明的。

  第三,小说中很多解释与史料相悖。例如,乐书建议杨乐撤退,而杨乐则承诺停止战斗。据《东周列国志》【注2】:“城中之子,以羊示乐。岳越说,“君臣之义,不可以子谋私。”越急越攻,“可见这也是发明的。没有这个基础,公孙郊说用折腾羊的心去杀乐书就是扯淡。

  所以整个故事的解释其实漏洞百出,而另一部小说《淮南子》也有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注3】。这本书的解释比较忠实于史料,也比较浅显。它大概只是把历史数据串联起来,并没有把我们上面提出的五个问题解释清楚。至于这本书里的解释,我就不在这里描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

  之所以要引用小说中“杨乐贾”的解释,是想说明上述五个问题很难解释,因为史书记载很简单,前因后果很笼统,所以很难搜集到相关资料。我们一个一个的来看问题,尽量把上面的疑惑解释清楚。

   1.为什么乐书在中山?我在钱穆老师的《春秋列国志传》【注4】里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邹杨写道“失六城,取钟山为魏。中山恶煞魏文侯,被侯文铸为黑暗中的一抹光芒。”张炎曰“白圭为中山将军,杀了六城。你要杀他,他却死在魏,与他相见,他拔中山陵。”

  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上述白圭是对杨乐的误传。,杨乐实际上是中山国的将军,在与魏国的战斗中损失了六座城市,所以他匆忙逃到了魏国,而长子乐书留在了中山国。

  这个结论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说“魏攻于中山国,其子举于城中”[注5]。如果杨乐没有逃脱,乐书怎么会被“关押”?因为杨乐是一个反叛者,乐书将被逮捕。

  而且杨乐攻破中山后,魏文侯将其灵命封在中山,杨乐死后也葬于此,杨乐的后代也在此居住[注5],可见杨乐本身就是中山人。

  后来,杨乐受到魏文侯的怀疑,再也没有得到重用。杨乐应该在这里度过余生。

   2.乐书在孙中山的官方职位是什么?他为什么被杀害?有了以上基础,这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乐书可能是中山国的将军,当杨乐进攻中山国时,乐书已经成了中山国的俘虏

  至于乐书被杀,我们可以参考《淮南子人间训》中的这段话

  魏攻打中山,其子守在城中。郡里的儿子向绵羊展示他们的喜悦。岳说“君臣之义,不可立于其子。”攻击越紧急。中山煮了他的儿子。

  杨乐用了三年时间攻打孙中山的首都,孙中山威胁乐书,但杨乐非但不为所动,反而加紧攻城,于是中山人为了泄愤,杀了乐书取之。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3.中山

  国为什么要把乐舒做成肉羮,又为什么要送给乐羊喝?

  受小说和演绎的讹传,我们总是觉得乐舒的被杀是出于阴谋,而做成肉羹送给乐羊自然也是出于战略目的。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诱导,顺着上面的问题往下分析,乐舒受醢刑和烹刑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前面我们说中山国杀乐舒就是为了报复、为了泄恨,而醢刑和烹刑正是报复一个人最极端的方式,史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比如,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虏的时候,项羽就曾威胁刘邦要烹刘太公。再比如,郦生被项羽出卖以后,也是被齐王田广扔到鼎里面给煮了以泄恨。

  至于有没有击溃乐羊心理的目的,这个其实算不上什么问题,因为既然是报复,那肯定是为了打击对方的心理,但这却并不是杀乐舒的直接原因。而如果说中山国烹乐舒是为了退敌,这更是无稽之谈,乐羊既然加紧了攻城,下定决心“舍子以全功”,这时就算你把乐舒包成饺子也不可能改变乐羊的心意,相信中山王也不可能这么天真。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活着的乐舒都无法威胁到乐羊,死了的乐舒怎么可能阻止乐羊的进攻?只能是增加乐羊的仇恨罢了,所以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阴谋论。

  4.乐羊为什么要喝儿子的肉羮?

  如果像小说中说那的样,中山国烹醢乐舒是为了试探乐羊攻城的决心,以决定是否要投降,那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释。但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

  前面我们说了,中山国烹醢乐舒只是为了泄愤,那么乐羊为什么还要喝中山国使者送来的汤呢?我们只能是从相关的资料里面寻找答案。

  《韩非子》中记载【注7】

  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候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魏文侯说,乐羊之所以喝儿子的肉羹,是因为他的原因。

  《庄子集解》引《淮南泰族训》曰【注8】

  “乐羊攻中山,未能下,中山烹其子,而食之以示威”

  刘向《说苑》曰【注9】

  “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之战,果下之”

  《资治通鉴》中程畿说【注10】

  “乐羊食子,非无父子之恩,大义然也。”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乐羊之所以吃乐舒之肉羹是有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打牙祭,也不是因为舍不得儿子才吃点肉留个纪念。

  而乐羊为“大义”而食子这个也是可以肯定的,乐羊所面对的最直接的“大义”,就是攻破中山国。那么,“乐羊食子”对于攻破中山国有帮助吗?肯定是有的,就是可以向对方“示威”,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这个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中山君将乐舒的肉羹送给乐羊,本来是出于报复和泄恨,也有打击乐羊心理的目的。,乐羊当着使者的面吃掉了肉羹,这种恐怖的举动无疑蕴含着巨大的仇恨和决心,这对中山君的内心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第二个作用是稳定军心,表示灭中山国的决心。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中山君想让乐羊伤心,想看乐羊的笑话,乐羊的表现足以让中山君的所有意图破灭。这样一来既可以稳定军心,又能向中山君传递一种必灭中山国的决心。

  那么,魏文侯说“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怎么理解呢?简单的理解就是,乐羊之所以食子是为了灭中山国,而灭中山国是为了报答魏文侯。

  5.乐羊喝完儿子的肉羮后,为什么中山国会投降?

  有了前面的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就很明显了。

  《淮南子·人间训》

  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

  《说苑》说“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之战,果下之”。

  我们前面说了,中山君之所以杀乐舒其实是为了泄愤和报复,这个时候他应该是没有想过投降的。因为如果真的打算投降,他就不会杀乐舒以结怨乐羊。

  杀了乐舒之后,乐羊的举动让中山国震惊,乐羊所传递出来的恨意和决心让中山国感到惶恐。而面对乐羊的进攻,中山国并没有把握守住城池,到时如果城破必然会遭受乐羊的羞辱和报复,索性就投降减少仇恨了。

  解答了上面的五个疑问,“乐羊食子”的真相也就出来了,乐羊“食子以全功”得到了魏文侯的赏赐,但他的惊人之举同样让魏文侯敬而远之。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

  文候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候赏其功而疑其心。

   【国苑】资治通鉴三国志正版文白对照国学藏书 司马光著 ¥59 购买

  参考资料

  【注1】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注2】见《淮南子》卷十八 人间训

  【注3】见《春秋列国志传》第九十回

  【注4】见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之《四十、魏文侯礼贤考》乐羊篇

  【注5】见《三家注史记·乐毅列传》

  【注6】见《说苑·卷八》、刘向《新序·杂事第二》等

  【注7】见《韩非子》说林上 第二十二

  【注8】见《庄子集解·齐物论》[清]王先谦

  【注9】见《说苑》卷五 贵德

  【注10】见《资治通鉴》卷六十四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gbingw.cn 性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