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何投河自尽,老舍为什么要投河
乱世,道德和感情的界限总是模糊的。,民国时期的爱情是如此不同。
自古文人风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悲鸿、刘海粟、曹禺、杨振声等。都有过婚外情。除了这些公共事务,还有一个人的婚外情一直是“公开的秘密”,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作家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生于1899年。他的文章《骆驼祥子》,《多次四世同堂》等被选入中学课本。并为世界所熟知。
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骆驼祥子》发表一年多后,老舍遇到了他一生中最特别的女人,也正是这个女人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1938年3月27日,已经是知名作家的老舍在汉口总商会礼堂参加了“文学会”的正式成立大会。就在这次会议上,39岁的老舍认识了24岁的青年女作家兼画家赵清阁。
赵清阁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由于幼年丧母,性格极其倔强。她的继母进门后,赵清阁一直与继母不和。15岁时,无意中听到继母和父亲商量“让她退学嫁人”后,她愤然离家,决定读书。
17岁时,赵清阁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1933年,因为文学才华出众,19岁的她在上海美术学院就读时成为《女子月刊》的基础作家。
第二年,在鲁迅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开始写剧本。老舍发表《骆驼祥子》的那一年,《妇女文化》年10月,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影视文学剧本《模特儿》。
,赵清阁在24岁时才得以和老舍一起受聘于“文艺界协会”。当时,老舍被选为“文联”的总务主任,而年轻的赵清阁则被聘为“文联”的组织部部长。
刚认识的时候,虽然两个人都喜欢对方,并没有考虑男女之分。因为,此时的老舍已经有了他的原配妻子胡茂青。在之前的七年婚姻中,两人还生了一儿一女。
老舍的妻子胡茂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新时代的女性。但她嫁给老舍后,一直留在老舍身后,照顾孩子,伺候公婆。所以老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都说夫妻二人七年之痒,尤其是夫妻分居的第七年。这种“痒”多半会引起“病”。
因为工作,老舍和胡茂青在结婚的第七年不得不分开。当时胡茂青带着孩子留在北平,老舍定居重庆。
起初,年轻的赵清阁和老舍一直是合作的。在日常工作中,两人总是配合得很好。
慢慢地,在长期的交往中,老舍似乎对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有了特殊的好感。除了“文学协会”的工作,赵清阁还创办了刊物《弹花》。《弹花》由赵清阁主编,老舍成为投稿的主要对象。
老舍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所以,他极其不擅长和女人打交道。但由于赵清阁的性格和外貌都是中性的,“见女人就害羞”的老舍却能和她“异常融洽”地相处。
期间还合写了《桃李春风》。老舍擅长人物对话,负责对话部分,而赵清阁则负责她擅长的剧本的表演。他们的创造性合作曾被认为是天作之合。
每当男女相处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滋生一些特殊的感情。再说老舍和赵清阁,一个是才子,一个是才女,他们的感情在频繁的交往中发生了变化。
时间久了,赵清阁对老舍的爱越来越强烈,老舍也发现自己对这个年轻的才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恋。
当赵清阁发生什么事情时,老舍总是第一个冲出来帮忙。老舍生病时,是赵清阁整夜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上帝无法阻止亚当和夏娃相爱,更何况是在没有人能阻止他们的乱世。不久,老舍和赵清阁秘密地
老舍是公众人物,朋友很多。他们的关系发展后不久,老舍的朋友们就偷偷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当时在济南的原配妻子胡茂青。
胡茂青是一个很独立很有想法的女人,但越是这样,她越不能容忍丈夫的外遇。
得到消息后的1942年秋,胡茂清第一次带着一儿一女赶到重庆。
经过几个月的辗转反侧,她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重庆,但老舍在他们安顿好之后,并没有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
在漫长的20天里,胡茂青在等待,赵清阁在等待,老舍在逃避。人到中年的老舍,敢背着老婆和赵清阁在一起,却不敢面对老婆。
我觉得老舍以他的妻子和赵清阁为耻。他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
最终,是赵清阁主动打破了一切。至此,清高而孤傲的赵清阁才知道,老舍不可能给自己一个名分。她以为老舍爱他,所以会为他鼓起勇气与妻子离婚,却不曾想,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逃避。
老舍的逃跑伤透了赵清阁的心,伤心欲绝的赵清阁毅然收拾行装,离开了重庆。
随即,老舍回到了原来的妻子胡茂青和她的孩子身边。
结束一段感情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传说中的手拿刀摔,从来不适用于感情。因为感情从来就和理智无关。
老舍回到家后,虽然表面上与妻子言归于好,但他最终发现自己永远也忘不了赵清阁。但在此期间,妻子胡茂清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生下了一个小女儿。
不久,患有严重相思病的他和赵清阁通过书信和其他方式取得了联系。
有担当又有爱心,老舍纠结其中。
老舍的矛盾是,他爱赵清阁,但他不想或不能离婚。中年人老舍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挣扎,终于做出了一个让许多青年男女难以想象的选择与赵清阁私奔。
1945年抗战胜利后,决心放弃这段感情的赵清阁搬家。这一次,她去了上海,开始全心投入《红楼梦》这部剧的写作。
p>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刚刚到达上海后不久,老舍就不远千里追到了上海。
再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老舍追到上海后不久,原配妻子胡挈青也跟着追到了上海。
这一次,老舍不再像第一次一样逃避了,他换了一种方式逃避,他对赵清阁说
“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
兴许是因为原配已经追到上海的缘故,也或许是赵清阁自己通透,她对着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老舍道
“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是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
当时,说这话的她大概不会想到,老舍的最终归宿,竟真的投身于水里。
赵清阁的话惊醒了老舍,对啊,终究是活在现实里的人,怎能对现实不管不顾呢?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多么勇敢啊,她为了爱情不管不顾,最终什么结果,在现实幻灭后卧轨自杀了……
赵清阁知道,自己要在婚姻里有保障,非得有名分不可,若没有名分,那将随时都有被抛弃的可能。
世人不知,做第三者的才恰是最没安全感的,因为她们知道今天做了第三者,日后将一直在防备第三者。若如此情境下,还没有名分做保障,那一切将注定是悲剧。也正,全世界的第三者,都想要转正。
这话,赵清阁没有对老舍明说,因为她不想逼他。但只要老舍未给她名分,她便不再会再和他纠缠,因为,她已经下定决心要结束这种痛苦了。
于是,这场追逐,以老舍回归家庭收尾。
但这一次的离开,也未让老舍彻底断了对赵清阁的念想。“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话果然不虚。此后的老舍,竟一直未忘记赵清阁,也未放弃各种想法和她在一起。
不久后,赵清阁收到了老舍的信,这次,老舍在信中告诉赵清阁“自己已经想好了私奔的具体了”。
这段过往,在后来牛汉编纂《新文学史料》时被公诸于众了。当时,牛汉想请赵清阁提供一些关于老舍的回忆录,赵清阁拿出了老舍1948年给她写的信。
信上说他已经在马尼拉买了房子,为了重逢,希望她与自己一起去那定居。
这一次,赵清阁拒绝了老舍的请求。赵清阁想要的,至始至终是一个名分,可老舍却始终给不了她,如此,通透的她怎会同意呢?
1949年,在周姓领导人的授意下,赵清阁写信要老舍回国。但老舍回国时,赵清阁却并没有去接他,而是托人带去一封信,信上只有八个字
“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兴冲冲跑回国的老舍这时才发现,赵清阁要他回国并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另有原因。老舍伤心极了,他也彻底明白只要自己不离婚,她是绝不会和他在一起了。
之后,老舍与赵清阁此生竟再未见过一次,他们都只将情愫暗藏心中。
此后的余生里,赵清阁终生未嫁,孤独的她只每日看着老舍曾为她写下的那首《忆蜀中小景二绝》打发寂寞。
这首诗,一直被挂在赵清阁的住所,诗中所写的,大约是老舍和赵清阁理想中的世界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杜鹃峰下杜鹃啼,碧水东流月向西;莫道花残春寂寞,隔宵新笋与檐齐。”
理想和现实从来是有距离的,尤其当人不肯面对现实做决断时,理想便将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梦。
老舍的行为,和事后的逃避、犹豫、纠结,最终伤害了赵清阁、伤害自己,也伤害了妻子胡挈青。
老舍出轨后的几十年里,胡挈青虽一直和老舍保持着婚姻关系,婚姻看起来也似乎如初,但在内心深处,胡挈青对丈夫有很深的怨言。
何况,在这期间,老舍还曾干过一件大事,他竟在赵清阁落难时,偷偷将他们的钱寄给了赵清阁。这件事,显然是胡挈青最难接受的。
赵清阁的远房亲戚、作家韩秀说起这段过往时说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逼赵清阁写一部歌颂“三面红旗”的剧本,不写就停工资。她给老舍写了一封信,托我转交老舍,老舍见信后,对胡絜青说,‘外婆生病了,必须去探病。’其实老舍是去银行取了800元人民币,让交给赵清阁,说是自己私藏的稿费。”
当时,赵清阁的远房姑妈还对老舍说
“你骗了清阁,让她以为她能够有一个归宿,要不然她早就走了,也不会吃这些苦头。”
韩秀说
“舒先生(老舍)无语,面容哀戚。那是我所看到的舒先生最无助的一个画面。”
说来,世间任何男女,在背叛面前,终究是难以释怀的。
1966年,那场特殊的革命开始后,老舍遭到了批判。在老舍遭遇批判时,胡挈青积蓄已久的怨言终于也爆发了。她和家人开始联合周围的人,一起批判老舍。
此时的老舍,悲痛欲绝。
某一天,批斗他的人谈起了他与赵清阁的过往。此时极度想逃避现实的他,或许是想起了赵清阁曾说过的那句“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他竟真的在第二天投水自尽了。
可叹,一代大文豪,竟终其一生都没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任何时候,逃避都是对待现实的最次等的法子,老舍的一次逃避也是如此。
老舍死后,他的家人因为他的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艰难。而赵清阁也在他死后因他牵连,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她甚至还因老舍被扣上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
赵清阁的一生是悲惨的,她为老舍付出了青春甚至一生,但她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如果有,那大概就是“一世骂名”吧。
就连最客观的现代著名剧作家杜宣在说到赵清阁时也说
“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
杜宣还评论说,赵清阁的悲剧是将自己的一生,付诸给了一个不能给她以名分的男子。
赵清阁这一生,对终究没能给她名分的老舍是否怨恨过,已经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当赵清阁得知老舍沉太平湖而死时,她竟良久默然无语,甚至连眼神都未有太多的变化。事后,她转身去点燃了一炷香,然后便是沉默,长长久久的沉默。
余生里,赵清阁一直在思念老舍中度过。她一直守着他的信,他的诗打发她往后几十年的寂寞。晚年时,无儿无女的她身边只有一个保姆相伴。
离世前,她曾写下了所有人的回忆录,唯独对老舍绝口不提,去世前更是烧掉老舍送给她的所有信件,远离尘世时带上了关于他的所有回忆。
赵清阁此举,是想彻底忘记老舍,还是想将老舍的一切带到另一个世界呢?
答案,已经不得而知了。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赵清阁自己也并不知晓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抛开道德而言,这段凄美感情,多少是让人动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