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表现
生活百科 2025-03-29 11:12生活百科www.xingbingw.cn
脊髓性肌萎缩症,又被称为脊肌萎缩症,是一种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肌萎缩和肌无力疾病。其根源在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神经性疾病范畴。诊断此病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手段,包括血清检测(CPK正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受损)以及肌活检(确认前角细胞病变)。
此病症的临床表现令人忧虑。患者首先会出现对称性肌无力,双下肢主动运动减少,病情迅速进展。近端肌肉首先受累,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独立坐起,最终手足活动极度受限。肌肉弛缓现象也会出现,卧位时两下肢呈现蛙腿体位,膝屈曲,髋外展的特殊姿势,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对于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预后情况严峻,平均寿命仅18个月,多数患儿在2岁前便离世。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则表现为近端为主的严重肌无力,上肢症状轻于下肢。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则多见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初期症状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进展缓慢,逐渐波及双肢和下肢远端。
遗憾的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疗法。但体外基因活化治疗或基因治疗为该病提供了希望的曙光。预防和治疗骨骼畸形、肺部感染、压疮、精神社会问题、行动障碍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也是关键所在。
面对脊髓性肌萎缩症这一严峻挑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积极应对,并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走出困境。
上一篇:下丘脑错构瘤如何诊断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